對超導材料進行超導測試,對于他來說,這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領域。
而看一份材料,是否是超導材料,最核心的指標莫過于它是否具備邁斯納效應,他第一項做的,自然是這個。
然而遺憾的是,在前后折騰了的數次后,徐川確信自己分配到的這塊復刻出來的k66材料,并不具備邁斯納效應。
毫無疑問,第一次的復刻實驗是失敗的。
當然,他也并沒有就這樣直接放棄和否定,在隨后的時間中,他陸續對這份合成出來的材料進行了磁場、電阻、臨界溫度等多方面的測試。
最終確認了他手中的這份材料具備一定的抗磁性,只是相當微弱。
至于電阻、在前后數次降低溫度進行測試時,發現它在250k約23c的時候,電阻率陡降,但降低不到零。
而在71k時,材料的電阻會再次急速下降,無線接近于零電阻。
這份結果,基本符合了計算材料模型對k66做的測試。
在室溫下,它沒法表現出超導性,只有當溫度降低到71k的時候,才會展現出超導性能。
然而這毫無意義,71k溫度下,能實現超導性質的材料很多很多。而且在這份材料中,鉛的超導臨界溫度就是26595c72k
這種情況下,很難不讓人懷疑這種臨界溫度轉變到底是材料本身的,還是里面的鉛的。
完整的將所有的檢測按照標準做完,徐川脫掉了手上的實驗手套。
如果單從他手中的這份材料來看,k66材料是室溫超導體的希望已經破滅了,也讓他嘆息了一下。
不過對一種材料進行驗證,這不是一次復刻實驗就能完成的。
偶然因素有很多,如果需要保證復刻實驗沒有誤差的話,至少要做三組以上的對照。
等待了一會,另外兩組檢測結果也出來了。
從檢測結果來看,對邁斯納效應的觀測全都失敗了。
按照標準流程復刻出來的三份k66材料,全都不具備邁斯納效應。
不過讓徐川有些驚訝的是,其中編號為二號的材料,表現出了類似于南韓那邊發出來的視頻抗磁性半懸浮效應。
雖然后續的檢測證實了這只是一種抗磁性,但依舊引起了他的注意。
要是能找到這種抗磁性的機理,說不定還能有一些其他的發現。
另一邊,實驗室中,看著手中的檢測報告,樊鵬越笑著道“看來這次可以好好打一波那些南韓網友的臉了。”
三組由不同人員制造的材料,全都未檢測到邁斯納效應,可以說這種k66材料是室溫超導體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極點。
“打臉啥情況”實驗室中,另一名做超導檢測的研究員柴僳有些好奇的問道。
樊鵬越笑了笑,道“咱們老板之前不是公開了模擬計算的結果么,表示這種k66材料更有可能是一種強磁材料,而非超導體。”
“然后南韓那邊的人就不服了,各種表示不服罵人。”
“要是他們在自己國家的網上罵罵也就算了,還追到了咱們國家這邊來了,不信你打開圍脖,β乎軟件看看,現在網上杠成了一篇。”
“有站咱們老板的,也有站對方的,吃瓜群眾更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