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很多,但其實已經相當少了。
要知道,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米國為了能夠實現載人登月,制定了阿波羅計劃,在上面的總投資,就超過了二百二十億米金。
如果按照米國的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換算到今天來,這個數字差不多要翻七到八倍左右。
也就是說,實現一次載人登月差不多要花一千五百億米金。
當然,這種換算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那時候技術相對并不成熟,投入的資金自然更多。
而如今的載人登月,在航天技術相對成熟的現在,自然是花費不了那么多錢的。
但從這筆數據來看,也足以看得到在航天技術上投資是一件多么耗費資金的事情了。
而且不單單是資金,載人登月涉及到核心技術,實在太多了。
光是一個大載荷的運載火箭,就涉及到有箭體、動力裝置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系統、安全控制系統等等各方面,更別提航天飛機了。
載人航天技術,牽扯到一整套幾乎完整的工業體系,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牽扯范圍比可控核聚變技術還要廣泛。
在這方面進行投資和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
想要在航天技術上追上來,甚至是超過去,難度很高。
其他的不說,光是在運載火箭的載重這一塊。米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研發的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其推力達到了3400噸、而運載能力在近地軌道和月球軌道分別達到了118噸、45噸。
而國內,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是長征五號,其推力最大879噸、運載能力近地軌道25噸、月球軌道暫無數據。
從這方面來看,只能說道遠任重。
對于這些差距,經過了解后,徐川自然是清楚的,不過他也沒有放棄。
對于一名科研人員來說,最不怕的應該就是直面自己所遇到的困難了。
思索了一下,徐川看向翁筠宗,開口問道“如果說在能百萬千瓦時的電能的情況下,有什么適宜的電推進發動機技術能做到百噸級別的運載能力嗎”
聽到這個問題,翁筠宗愣了一下,旋即皺起了眉頭。
思索了半響,他苦笑著搖搖頭道“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我的解答范圍,對于電推進系列,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畢竟在川都航天基地那邊的時候,我主要負責的是化學燃料運載火箭方面的東西。”
想了想,他接著道“如果你需要電推進方面的東西的話,我倒是可以推薦一個人給你。”
“誰在國內嗎”徐川問道。
翁筠宗點了點頭,道“當然在國內,天宮空間站的總設計師楊弘院士。他對于電推進相關的技術應該是國內的頂尖了,應用于天宮上的世界頂尖級的霍爾推進器就是他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