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計算模型組,機房中,徐川打開了石墨烯模塊的代碼,認真的翻閱了起來。
數學模型他自然是懂的,不過懂的并不是很多。
畢竟他并不是這個專業的學生,沒有系統性的學習過。
當然,在別人已經將代碼編寫完后放在他眼前后,弄懂里面的意思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這里增加了一個平面波贗勢密度泛函方法的量子力學計算程序、做了原子軌道線性組合方法。”
“這里引入量子力學與分子力學的雜化方法,結合了量子力學高精確與力場計算高效性的優點。”
“”
“從程序來看,這種方法能夠在對大體系進行高精度計算的同時降低計算成本,能對有機和無機分子體系進行模擬計算。”
花費了一些時間,徐川將石墨烯模塊的相關代碼檢查了一遍。
讓他有些疑惑的是,如果僅僅是這些東西的改動,應該還不至于大幅度的提升石墨烯模塊的計算能力。
畢竟這些方向1都挺常規的,雖然的確有提升,但應該不至于提升那么大。
按照樊鵬越的意思,改動的不僅僅是這一部分,還有其他模塊的一些東西。
點開了這一部分的東西,徐川翻閱了一下,眼神陡然凝聚了起來。
算法集
在石墨烯模塊的算法領域,他看到了一個新的東西,迅速翻閱了一下,他頓時就明白了石墨烯模塊的計算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的原因。
也知道了為什么氧化石墨烯的還原,沒有使用還原劑而直接通過電化學還原進行的關鍵。
看完這個算法集后,徐川長舒了口氣。
以他的目光,自然能夠看出這個算法的底層邏輯。
在這個算法集中,那位劉嘉欣學姐針對磷酸鐵鋰電池以及主要由c、o、h、i、fe、組成的剛性、非離子或離子分子做了一個獨立算法集合。
通過引用了底層的物理性質與結合方式對空間群中生成給定分子的各種可能堆積、排列形式搜索能量最低的晶體結構。
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入了另一種計算材料中對原子、分子結構與性質、性能間的關系進行預測的biovia算法。
利用這種方式,來對磷酸鐵鋰電池的石墨烯制造電化學過程進行單獨的推衍。
很巧妙的方式,但不得不說很有用。
至少它能夠通過有限的條件組合出更多的可能性。
當然,這種算法集的缺點也有,它的局限性很大,雖然有用,但僅有限于適用磷酸鐵鋰與石墨烯。
它是通過的c、o、h、i、fe、組成的剛性、非離子或離子分子做的推論,而且是建立在他原本做的數學方法的基礎上。
用通俗的話來說,這種算法集有些類似于一顆榕樹,它的根系在蔓延出去后,在遠處重新破土生長成了另一顆樹木。
看似獨立,但它的根系還是來源于主要根系。
“很巧妙的方式,不過計算材料蔀門應該也有人能夠摸清楚這里面的原理吧”
看完優化后的石墨烯模塊程序后,徐川抬頭看向樊鵬越問道。
大師熊點了點頭,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知道肯定是知道,但是那個算法集涉及到你那位小學姐架構的數學公式,這個就很難了。”
“你知道的,雖然計算材料蔀門的人一直都在招聘,但要想挖一個頂級且精通數學和算法的人員過來,難度太大了。”
“這種級別的人才一般都在國外的各大頂級實驗室中,想挖過來,基本不可能。”
聽樊鵬越這么說,徐川才恍然想起來自己忽略掉了算法集中的數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