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中,徐川拿到了這種電化學合成石墨烯的完整報告。
從完整的合成過程,到最后合成出來的石墨烯的各項檢測報告和指標參數,完整的全有。
簡單的翻閱了一下合成過程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石墨烯的檢測報告和指標參數上。
石墨烯粉a可膠體分散,層數1–5層可控、平均厚度2n、石墨烯片尺寸5–50μ可控、純度碳含量約97t
石墨烯粉b成本更低,層數2–10層可控、石墨烯片尺寸20–200μ可控、比表面積約502g、純度碳含量約98t
石墨薄膜a
一項項的數據,以及測試得出的指標參數在徐川眼中劃過。
石墨烯產品一般分為兩種形式石墨烯粉末和石墨烯薄膜。
石墨烯粉體目前主要用于新能源、防腐涂料、復合材料、生物傳感器等領域,應用范圍較廣。
而石墨烯薄膜主要應用于柔性顯示、傳感器、電子器件等領域,相對來說應用范圍較小。
但他的主要注意力落在石墨烯薄膜上。
因為相對比石墨烯粉末來說,石墨烯薄膜的前景更加開闊。
無論是柔性顯示,還是傳感器,亦或者石墨烯電子器件,都是更加精細,且更加昂貴的產品。
而且大面積高品質的石墨烯生產尤為困難,能創造的市場也更加大。
石墨薄膜a密度03–22g可調、透光率9998997層數厚度1–50μ可調導熱率483721k、,電導率106、拉伸強度150a、內部載流子遷移率2x1052vs
石墨薄膜b
六組對照測試實驗,從數據來看,這種由電化學方式制備的石墨烯薄膜,在各項參數和指標上都相當優異。
無論是透光率,還是導熱率,亦或者電導率及抗拉伸強度,在石墨烯薄膜中都可以說是頂尖層次的了。
這種級別的石墨烯薄膜,其運用范圍相對而言要廣泛不少。
比如手機或者電腦中的散熱。
在如今,手機性能大躍進后,性能其實已經不缺了,但手機釋放性能需要發熱,而c展現的性能越強,發熱量也就越高。
但手機內部設計寸土寸金,對于手機性能釋放過程中“如何導熱”,是現在智能手機需要解決的關鍵。
高達483721k,近五千的導熱率,其導熱性能超出了市面上所有的導熱材料。
一般的手機或者電腦,使用的散熱材料以導熱硅脂或導熱硅膠片進行散熱。
而這兩種材料的導熱系數,只有10k左右,哪怕是高導熱的硅膠,也不過是1545k左右。
優秀一點的手機,則采用更先進更昂貴一點的相變導熱片、導熱石墨片、vc均熱板、導熱硅凝膠這幾種導熱材料搭配組成的導熱方案。
但哪怕是里面導熱系數最好的石墨片,其導熱系數也只有150020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