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能物理大會圓滿落下了帷幕,徐川送走了一些熟人朋友后,亦返回了金陵。
在接下來幾天的時間中,他基本在南大、紫金山腳下的別墅、以及星海研究院三點一線往返。
讓人喜悅的是,無論是他之前交給西部超導集團有限公司進行生產的改進型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還是華星仿星器的組裝調試工作,都有了喜人的進展。
前者已經成功的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第一批用于改造華星聚變裝置的外圈超導線圈正在加急生產中。
而后者,在星海研究院和核工業集團的研究員與工程師,以及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那邊的工作小組加班加點的努力下,組裝工作已經接近了尾聲。
不得不說,有錢真的能使鬼推磨。
在金錢的加持下,那些原本正常上下班的日耳曼佬,也卷了起來。
原本預計需要兩個月左右才能完成組裝調試的工作,目前看來差不多能縮短半個月,預計再有十來天左右的時間,華星聚變裝置就能開啟第一次的實驗了。
只能說,不是別人不想加班,而是你給的不夠多。
了解到這些工作情況后,徐川亦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安排。
考慮到后續可能會比較頻繁的去星海研究院那邊主持研究工作,他向南大要求那邊增加自己的課程,以便在更多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教學工作。
而對于南大的學子來說,這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情。
幸福的是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徐川的課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痛苦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爆肝,幾乎沒有人能跟上課程的進度。
事實上,即便是爆肝,南大的整個數學系也沒多少人能跟上課程進度。
哪怕是最近幾年因為他的存在,南大的數學系一路擴大,招收的生源質量比以前要好上很多了,甚至不少的io天才也選擇了南大,但雙方差距終究還是太大太大。
于是整個過程頗有一種填鴨式教育的感覺,先不管你有用沒用,全都給你塞到腦子里面再說。
當然,徐川的教學質量和能力,可不是填鴨式教育能比的。
六月的第一個周剛過去,星海研究院那邊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在研究院和核工業集團互相配合的加班加點工作狀態下,
從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那邊購買過來的螺旋石7x,應該說是華星仿星器聚變裝置,組裝完成了
收到這個消息,徐川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研究院。
核心實驗室的現場,施工用的龍門架和腳手架等設備已經全部拆除離場了,組裝完成的華星聚變裝置安靜的躺在地面上。
“情況如何了”
寬廣的核心實驗室中,能源研究所的負責人梁曲帶著安全帽在現場指揮著最后的檢查工作,徐川走上前,笑著問道。
有關華星聚變裝置的組裝調試等工作,他除了重點關注一些項目外,可以說全程都幾乎處于放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