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徐川當初選擇托卡馬克裝置作為目標的原因,托卡馬克裝置的內部溫度更高,反應堆腔室規整,能容納的氘氚等離子體更多,產生的q值會更大。
聽著徐川提出的這個問題,梁曲思索了一下,回道“提升聚變的溫度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徐川點了點頭,道“這的確是一個辦法,可以考慮。不過提升溫度,對于仿星器來說,一方面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可能有點治標不治本。”
“環形磁場中的帶電粒子一般需要沿環運動多圈才能連接底部和頂部,從而進行有效地中和電荷積累。但這一點對仿星器很不利,仿星器的各種形態的線圈數目非常多且極不規則,會形成大量局部磁鏡。”
“而磁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帶電粒子的,這將導致一些粒子被“捕獲”在局部磁鏡中,無法完整地完成環向運動,也就不能消除磁場曲率和磁場梯度帶來的漂移,進而導致粒子損失。”
“特別是用于加熱其它粒子的高能離子,由于碰撞頻率很低,一旦被局域磁鏡捕獲就幾乎逃不出來,損失很快。這對于聚變堆的自持加熱聚變反應產生的35v氦原子核加熱氘和氚是極為重要的。”
梁曲提出的建議的確可行,因為溫度越高,粒子的活躍性就越高,越是活躍,產生的碰撞幾率就越大。
但他更多思索的,是如何從根源上去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天他一直都在思索如何重構仿星器的外場線圈和磁鐵繞組,并不是單純的因為三維結構的改進型超導體線圈的生產太難,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聞言,梁曲也有些頭大,皺眉思索了一番后開口說道“但是仿星器的結構,要改變的話難度實在太大了。”
“它本身就是通過極高的工程難度來降低磁約束的難度的,如果重新構設的話,難度先不說,改變了它的結構,是否還能繼續小型化也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徐川搖搖頭道“不,仿星器的整體結構和形狀不能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和修改,調整了的話我們需要面對等離子體磁島、磁面撕裂、扭曲摸效應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在小型化的過程中我們暫時根本就沒有手段解決,所以只能依賴仿星器特殊的結構來避開。”
聞言,梁曲皺著眉道“那這樣的話就難了,目前來看,仿星器是小型化最有希望的一個,如果仿星器都行不通的話,我真不知道還有什么能行得通,球床還是慣性約束”
徐川思考了一下,道“球床也需要面對等離子體磁面撕裂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幾乎沒有,慣性約束這條路線我都不知道它能否走通聚變,暫時先放棄。”
“那你的想法呢”
梁曲皺著眉頭看向徐川詢問道,在可控核聚變領域,他才是被譽為可控核聚變之父的第一人。
思索了一下,徐川開口道“我在考慮兩方面的東西。”
“哪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改造仿星器的磁鐵繞組和外場線圈。”
說著,徐川將辦公桌上的稿紙整理了一下,遞給了梁曲“你看看這個,之前西部超導集團那邊反饋三維結構的外場線圈和磁鐵繞組生產極其困難,針對這個問題,我結合了一下剛剛說的仿星器能效過低的問題進行重構了一下外場線圈和磁鐵繞組的結構。”
看著推過來的稿紙,梁曲眼神閃爍了一些,帶著些許的好奇接了過來。
“永磁體仿星器”
看著稿紙上的標題,梁曲念叨了一句,認真的翻閱了起來。
徐川點了點頭,抿了一口茶水后開口說道“仿星器的問題在于兩方面,一是傳統仿星器磁場的波紋度比托卡馬克大,導致其新經典輸運水平和高能粒子損失水平高于托卡馬克裝置。”
“二是它需要三維結構的線圈,結構復雜、制造難度大、成本相當高。”
“所以如何降低仿星器的新經典輸運水平和高能粒子損失水平,以及用工程簡單的永磁體塊產生所需的三維磁場是研究難點”
聽到這話,正在翻閱稿紙的梁曲插了一句“你這是準備用永磁體來代替原先磁鐵繞組”
徐川點了點頭,道“從理論計算來看,通過仿星器磁場位形優化,可以實現精確準對稱,進而證明仿星器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和托卡馬克相當的新經典輸運水平和高能粒子損失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