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南大。
辦公室中,徐川還不知道不知道遠在萬里之外的兩位導師已經準備聯合和他一起做一次競爭了。
不過即便是知道了,他大抵也不會在意,可能反而會更加的興奮
畢竟一個人做研究有時候未免也有些太孤獨了。
如果在這個星球的另一面,還有著另外的人群能和他一起朝著某個目標前進,用仙俠中的話語來形容,這大概就是吾道不孤吧。
和陳正平、俞勇望講解了一些有關于的質量間隙難題核心思路后,三人在辦公室中閑聊著。
“說起來,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難題都被你解決了,那么關于強電統一問題,你研究的怎么樣了有思路了嗎”
沙發上,陳正平端著茶杯看向了徐川。
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難題在物理學界一直都被認為是強弱電三力統一的門檻。如果誰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有希望完成強電統一。
而如今,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這兩個難題都已經被他解決了,那強電統一,恐怕估計也不會太遠了。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輕輕的搖了搖頭,道“想法雖然有一些,但要解決這個問題,還不知道要多久的時間,它遠比我想象的更加困難。”
聞言,陳正平有些驚訝的看了過來,好奇的問道“你覺得很難”
徐川點頭,道“嗯,比預想中的更難。”
微微頓了頓,他接著道“描述強力的量子色動力學和描述電磁力和弱力的弱電統一理論一起構成了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強力雖然在理論上來說與其他兩種力進行了統一,但實際上并未真正的像弱電一樣完成統一,它只不過是拼湊進去的。”
“因為我們找不到對強子的對稱性自發破缺能級,也不知道夸克和膠子是如何構成強子的,更找不到一個耦合常數,可以在數學體系下使得這些場對應的粒子可以相互作用,完成統一。”
“這個難題面臨的問題很多很多,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能解決這些問題中的一些基礎部分,但要繼續往上走,還需要更多的基石。”
“如果要我評價,統一強電的難度,在我遇到過的所有問題中,不說能穩居第一,但其難度至少能排到前三,甚至不亞于當初的可控核聚變難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更多的基石,還需要一點運氣。”
如果有想法,徐川倒是不介意分享出來,他很自信,自信即便是腦海中想法公開了,其他人也不可能在他之前解決掉強電統一難題。
然而他現在同樣也很迷茫。
就像是當初解決可控核聚變中的第一壁材料時一樣。
那時候他知道對抗中子輻照可以使用他以前研究的原子循環晶界重構理論來進行研究,但卻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解決。
后面的氧化鋯碳復合材料,也就是第一壁材料算是理論碰運氣碰出來的。
而如今面對強電統一,他也一樣,他很清楚這條路上有什么問題,也知道這條路該怎么走,但要說能否解決,他不敢保證。
至少,他需要先計算出強電統一對稱性自發破缺能級,以及找到一個耦合常數,可以在數學體系下使得這些場對應的粒子可以相互作用,完成統一。
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強電統一遙遙無期。
聽到徐川這么說,陳正平皺起了眉頭。
一開始看到質量間隙論文的時候,他以為在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難題解決后,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看到強電統一論文了。
而在整個物理學界,抱有他他這樣想法的物理學家,恐怕不在少數。
但現在看來,強電統一問題的難度,恐怕比他和絕大部分的物理學家想的都要高。
至少他知道自己這個學生的性格,如果是有把握的事情,他肯定會回答。
現在他都表示這個問題的難度超出了預計,恐怕強電統一的難度的確超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