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航天飛機的設計制造又是一個大項目大工程,能否按期完成,誰也無法保證。
因此這段時間,航天局為了相關的工作也是吵破了天。
有人覺得目前的重點不是發展電推進技術和航天飛機,電推進技術雖然重要,但趕在nasa航天局之前將宇航員送到月球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有人覺得應該相信徐院士,也應該更主動的去推進電推進系統和航天飛機的發展。
畢竟從日益成熟的小型可控核聚變技術與空天發動機技術來看,未來的航天領域,電推進絕對會取代如今的化石燃料推進,占據主流的地位。
而既然他們在這里一領域已經實現了技術領先,沒有道理不優先支持電推進和航天飛機的發展,繼續跟在nasa的屁股后面使用化石燃料推進,對于國家航天的未來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對于這一觀點,反駁的人自然也有。
畢竟電推進系統和航天飛機對于華國來說是一個新的技術,前面已經沒有了石頭可以給他們摸著過河了,安全性和穩定性是否可靠,是個未知數。
而摸著石頭過河也自然有它的好處,至少從安全性和穩定性上來說,已經完成過多期嫦娥工程的化學燃料運載火箭自然更有把握。
為了這事,前段時間航天局現在都快分裂成兩個了,兩派人天天在會議上吵來吵去的。
聽著袁周禮的擔憂,老人笑了笑,說道“航天領域的競爭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咱們自己科技實力的發展。”
“無論是化學燃料運載火箭也好,還是航天飛機電推進技術也好,都是咱們國家安家立國的根本,現在與未來皆在技術的發展上,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微微頓了頓,老人接著道“當然,在航天領域上,對比之下星海研究院的底蘊還是有些不夠的,必要的時候,我們肯定要拉一把。”
相對比老牌航天集團來說,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領域就是純純的新人了。
雖然或挖或借調的方式從其他航天企業攢了一批人成立了航天研究所,但底蘊肯定是趕不上常年在航天領域耕耘的老牌集團的。
不過電推進的未來不容小覷,正如航天局的部分專家預見的一樣,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站在一個國家的高度上來考慮,他更不能只看現在的發展與競爭,更要著手未來的布局。
而且適當的時候,拉一把星海研究所,也能提高國內航天領域企業的競爭,符合他們之前推動航天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政策。
畢竟那些老牌航天集團壟斷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很久了,不添加點外來的競爭,他們也很難自主的活躍起來。
良性的競爭,才更能促進科技的發展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