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金陵,星海研究院中。
在收到了工業與信息蔀那邊遞送過來給他的邀請函后,徐川就將注意力放到了航天飛機的制造。
在航天科技等老牌航天企業那邊不搗亂,還支持配合相關工作的情況下,由翁筠宗和常華祥院士帶領的團隊飛速的完成著一項項的任務和工作。
原本預計需要到五月份左右才能完成的航天飛機,如今已經接近了尾聲,提前了近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在充足的經費支持下,無論是設計團隊還是工程師,都像是緊了發條的齒輪一樣,緊張地忙碌在自己的崗位。
甚至為了加快一些零部件的生產進度,沈陽機床集團那邊甚至專門調配出來了兩臺前些年利用核廢料處理技術從小島國那邊技術交易過來的尖端機床全程進行配合加工。
盡管這兩天機床的性能還比不日耳曼那邊最先進的頂級數控機床,但解決航天飛機的零部件生產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當然,一艘航天飛機的設計制造,遠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尤其是一些核心的材料與組件,幾乎都是花費了大價錢買回來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從米國那邊采購的深空探測設備、星光追蹤器等一些航天飛機必備,但又不是那么關鍵的核心設備。
這些東西要說國內能不能造,那肯定可以造,但需要的時間很長,基本是以年為周期的。
所以為了節省時間,這些東西都是對外采購而來的。
當然,航天飛機內部的一些核心控制設備,比如飛行控制系統、高溫表面絕熱瓦、碳纖維材料等等,這些都是第一批設計出來,然后交于國內廠商進行嚴格生產驗收的。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因為泡沫隔熱瓦脫離了外部加熱器,撞擊了左翼下沿側翼,導致了整個飛行器的解體,機7名航天員全數罹難的事故至今都沒人能夠忘卻。
這種涉及到宇航員安全方面的設備,無論是徐川還是高層都不敢有任何的放松。
一方面是防人之心不可無,萬一那邊使出一些下作的手段,他們將會損失慘重。
另一方面,航天飛機的重啟,在國內也算是頂著重重壓力的,這條路線在早些年的時候是那位錢老先生親自否決的。
如果在首次試飛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對于華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將出現重大的打擊。甚至整個世界航天領域的發展,航天飛機都將徹底被打入邊緣角落。
畢竟前有米國在航天飛機栽了個跟頭,而十幾年后他們再跟著栽一次,全世界恐怕都會認真的思索航天飛機這條路是否真的可行。
兩周的時間并不長,三月初,徐川帶著工業與信息蔀那邊遞送過來給他的邀請函從金陵趕往了魔都。
江南造船廠這個名字聽著雖然有股帶小姨子跑路的風味,但它卻是華國歷史最悠久的軍工造船企業。
它創建于1865年同治四年,先后歷經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江南船塢、海軍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廠等多個變革。
一個半世紀以來,這家企業飽經歷史滄桑,經久不衰,創造了無數個第一。
第一爐鋼、第一門鋼炮、第一艘鐵甲兵輪、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更有現在的第一艘可控核聚變動力的航母
可以說這家民族企業,不僅為國家的軍事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是華國工業不斷發展壯大的一份縮影。
當然,它真正的名字并不叫江南造船廠,那只是尋常的叫法,實際它的全稱是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搭乘著高鐵來到魔都,在鄭海的駕駛下,紅旗小車一路駛到了江南造船廠為受邀觀禮人員準備的酒店的門口。
下了車,當徐川出現在酒店大門的時候,兩名朝著門口并肩走來的男人眼前均是一亮的,快步迎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