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在他身邊的海軍裝備處的領導歐陽振和善的笑了笑,道“海西號的甲板全長316米,全寬76米,差不多相當于3個半足球場前后相連。”
“為了保證航空作業效率,整個甲板分為起飛區、著艦區、停機區和島區四大部分。”
一邊介紹,歐陽振一邊帶著徐川轉身朝著甲板前方走去,很快,映入眼簾的是兩座狹長的帳篷。
那是覆蓋在起飛區電磁彈射軌道的保密帳篷。
在原先的歷史進程中,這兩座帳篷是為了對電磁彈射軌道進行工程施工、檢測以及信息保密所搭建的。
那時候的電磁彈射軌道還處于未完全完工狀態,需要調整。
而現在,在延緩了大半年下水時間后,兩條電磁彈射軌道早就完工了,但帳篷依舊停留在這里的原因主要是做信息保密。
現在的電磁彈射軌道技術的性能和之前的天差地別,其性能毫不夸張的說比最先進的尼米茲航母都要先進一個量級。
帶著徐川走進保密帳篷中,歐陽振開口道“說起這些,在原本的規劃中,起飛區原本規劃長度在一百米,但后續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改進型超導體在磁場方面優異的性能極大的縮短了這個距離,空余出來的空間甚至做到了可以緊急情況下保證起飛降落的同時進行。”
“相對比我們這邊的研究員來說,您才是改進型超導材料的研發人員,相信沒有人比你更熟悉改進型超導體的應用了,還望徐院士多多指點啊。”
對于海軍裝備處或者說軍隊裝備處的人來說,這位徐院士如今可是個大寶藏。
從最開始的鋰電池到后面的碳纖維材料,再到超導體、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空天發動機等等這些研究應用到部隊的裝備都能顯著的提升戰斗力,甚至是飛躍式的發展。
就像海西號一樣,在原本的設計中,起飛區和著艦區雖然是分開的,但因為甲板大小限制,正常情況下是做不到起飛降落同時進行的。
哪怕是米國那邊的尼米茲航母也做不到,尼米茲頂多能做到航母回收飛機的時候,有一個起飛位的準備工作可以同步進行,所以可以間斷性的進行起飛和降落,達到接近于同時起飛和降落的效果。
但要真正意義的起飛降落同時進行,在此之前還沒有一艘航母能做到。
而在海西號,這一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突破了。
它做到了理論可以同時起降艦載機。
盡管還沒有實測,只是通過超算進行的模擬測試盡管平常的時期肯定用不到這個功能,但在緊急時期,它無疑能極大的增加艦載機起降的效率,爆發出更強悍的戰斗力。
而這,在不改變甲板面積的基礎,可以說全是改進型超導體材料小型聚變堆的功勞。
唯有這兩者結合的超強臨界磁場,才能在更短的距離內將一架艦載機加速到起飛速度。
所以歐陽振這位海軍裝備處的領導才帶著徐川在海西號熱情的到處逛,一路不斷的介紹著各種裝備的參數信息,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再從這位國寶學者口袋中掏出了什么黑科技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