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速度,實際上你還需要考慮到艦載機在航母上移動,準備等各方面的工作,遠達不到這么高的效率。
但毫無疑問,它已經超越了當前最先進福特號上的電磁彈射技術,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海西號的甲板上,徐川聽著歐陽振的介紹,若有所思的看著自己面前的電磁彈射軌道。
電磁彈射器的運用,和電磁炮其實是一樣,其核心是電磁場的運用,原理是基于電磁感應和洛倫茲力的作用。
從戰斗的角度上來考慮,這算是屬于攻擊的一部分。
但有攻必有防,電磁場的運用在防御上也不是沒有設想的。
比如電磁偏轉護盾。
從理論上來說,構建電磁護盾用一句話就可以介紹“即通過大功率電容,在裝甲上形成一層強大的磁場,從而干擾,偏轉甚至是癱瘓高速飛行的物體。”
但實際上要形成一套可以干擾到高速飛行物體的電磁偏導護盾,其難度比控制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的超高溫等離子體還要難。
這種科幻作品中的設備,通過大功率電容,在裝甲上形成一層強大的磁場,從而干擾,偏轉甚至是攤開來襲的炮彈和導彈。其核心,也屬于電磁場的運用。
只不過從難度上來說,后者比前兩者要大太多了。
以至于到現在都沒什么詳細且完善的理論。
當然,這說的是科幻中的那種完善且強大的電磁偏轉護盾,至于更弱小電磁場護盾運用,在現在并不是沒有。
比如某國總統出行的車隊中,就有一輛專用的電子干擾車。
網友喜歡叫它瞭望塔,其車上除了配備有有巨大的垂直天線和衛星接收器外,還有各種雷達和干擾器。
前者可以探測遠處的投射物、煙霧、氣體和聲波等,后者能制造出一個強大的干擾磁場,從001到20000hz的頻率范圍都可以覆蓋,從而防止有不法之人在車隊前進的路上布置遠程遙控炸彈等。
從物理學的角度上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電磁護盾。
只不過它的功能性沒有科幻中的那么強大而已。
對于徐川來說,在當初完成高溫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模型和控制系統的時候,就曾經想過通過控制超高溫等離子體形成類似于磁場護盾一樣的結構,但后面研究了一段時間后還是放棄了。
一是當時他的重心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二是這種護盾要實現,難度太大了。
不過現在看到海西號航母上的電磁加速軌道,讓徐川不由自主的思索起來電磁場的運用方式起來。
要做到科幻電影中的那種璀璨絢爛的護盾以目前人類科技的技術是沒有任何可能的,哪怕是他已經站到了當今物理學界最高的巔峰,也想不到有任何的可能實現那種護盾。
除非科技大爆炸再來個兩三次。
但這不代表通過運用電磁場和高密度的等離子體在物體表面制造一層場,用于抵消一些星際塵埃、太空輻射、細微的隕石之類的技術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等離子體也并非一定需要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才能實現和控制。
如果真要做,他也還是有辦法的。
比如利用等離子體發生器產生等離子體,在低溫下,通過電源以高頻和高壓的形式高能量,再通過間隙放電或沿面放電,將氣體介質激活,使之電離形成一個等離子體場。
從理論上來說,這也是構成物體外部等離子體場的一種方法。
只不過這種方式形成的等離子體場很難長時間持續下去,此外它怎么形成一個覆蓋性的場也是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