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完成后,他曾傾聽過那個年輕而又宏偉的年輕人一些關于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科技布局的建議與構思。
而在那些想法中,有一項哪怕是他都為之震驚,不,應該是震撼的想法。
在那個宏偉的構思中,二代三代及小型化可控核聚變,都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哪怕是載人航天、登月、登火、月球基地、火星殖民地等等事業的發展,也都被囊括在了其中。
他還記得,那個年輕人曾說過
哪怕是可控核聚變解放了能源,地球上的資源與土地依舊是有限的。而人類不可能停下發展的腳步,所以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與土地,他們的目光遲早都會看向頭頂的星空。
在那里,才有著無盡的資源與可能。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在后續的布局中,大力支持了航天領域的發展。
而星海號航天飛機的成功,亦證明了對方的看法與手段。
在可控核聚變技術解決了地球能源限制的問題以后,人類的目光,已經抬頭開始仰望太空了。
而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以及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改造居住的火星,無疑是人類文明踏向太空踏入宇宙的橋頭堡。
誰能夠在這兩顆星球上站穩腳步,誰能夠掌握它們,誰就擁有了未來。
另一邊,大西洋海岸。
華盛頓州nasa宇航局的總部,繁多的媒體記者聚集在這里。
在星海研究院制造的星海號成功發射后,最先注意到消息的除了nasa宇航局這類航天機構外,自然是嗅覺靈敏的各大媒體。
在cbs媒體報道了星海號和電推進訊息后,這些嗅覺敏銳的媒體第一時間就安排了記者人員前往nasa進行采訪。
有些媒體甚至為了獲取到第一手的資料信息,在獲取到星海號發射成功訊息的半夜,就安排了人員趕往nasa總部大樓,等候在了樓外。
面對著這么多媒體記者的圍攻,nasa不可能也做不到熟視無睹。畢竟伴隨著時間的發酵,外界的呼聲只會越來越高。
昨天晚上,各大媒體報道的星海號航天飛機就已經令不少熬夜未睡的人徹底失眠,幾乎各大社交網站和論壇上都在討論這件事。
而伴隨著時間的發酵,等待天亮以后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一消息后,整個米國的互聯網都炸開了鍋。
臉書、推特、油管等等社交網站上都在討論相關的新聞,無數人為之震撼、不敢置信,也有很多人在哀嚎,在悲嘆。
如果說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失利還情有可原,米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也算不上有太多的領先。那航天領域的失利,是米國人民無論如何都沒法接受的事情。
作為一個航天大國,自從上個世紀的競賽結束以后,其榮耀就已經刻在了米國人的骨子里面。
而今天,太平洋對面的那個國家,將這份無人可及的榮耀打破了。
尤其是當聽聞那架航天飛機使用的推進系統是電推進的時候,無數的人更是為此感到震撼、難以置信。
他們米國都做不到的事情,對岸那個國家竟然做到了
尤其是看到衛星拍攝流傳出來的圖像后,面對著那航行在天空中,搖曳著紅紫色尾焰的航天飛機,所有人都沉默了下來。
而面對這種狀況,nasa作為米國航天領域的中心,不可能不站出來回應。
在工作時間到達后,圍堵在總部大樓外的媒體記者們被請進了接待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