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以星海號的能力即便是錯過了第一次的入軌,依舊有能力重新調整回來,但毫無疑問那樣做的風險更大。
對于航天中心的所有人來說,第一次入軌成功不僅僅是重盼所歸,更是對他們在航天領域實力的肯定。
另一邊,遙遠的月軌之上。
星海號的駕駛艙內,翟至剛操控著航天飛機緩緩的朝著月球駛去。
在進入近月點投放攬月探測器之前,他們還要先進入月球的繞行軌道,俗稱12小時軌道,即衛星繞行星一圈花費的時間是12小時。
在進入這個軌道后,他們會先進行繞行一段時間,重復性對航天飛機與登月設備進行檢查,再次確認無誤后,才會調整軌道繼續下降。
正當翟至剛進行著軌道切換的時候,駕駛艙內,坐在后排的劉楊似乎發現了什么,她手腳并用的漂爬過來,注視著駕駛窗的前方。
在前方遠處,一個看起來像錐柱體和噬菌體形狀連在一起的航天器正航行在月面軌道上。
深吸了口氣,劉楊帶著一些顫音小心翼翼的開口道“隊長,東哥,你們看那邊”
聽到她的聲音,兩人順著視線遙遠了過去。
遠方的漂浮在月軌之上的航天器入目,兩人都愣了一下。
看著遠處航行在半空中的飛船,翟至剛帶著些懷疑的語氣開口道“這是米國那邊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
良好的視線讓他清晰的看到了快速從駕駛艙前劃過的航天器,而豐富的航天知識也讓他一眼就認出來了眼前這個飛過的奇怪設備到底是什么。
月球上雖然有一些各國發射上來還沒墜毀的探月衛星,但那些衛星的形狀他都很清楚,沒有任何一個能和這會看到的航天器能對應上。
而且,因為月球重力分布不均勻的關系,那為了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探測,探月衛星一般都保持著較高的軌道運行,不大可能出現在他們現在的高度。
當然,讓他確認這是nasa宇航局的阿爾忒彌斯探月船的核心因素,則是在登月之前,他曾看過nasa的新聞發布會,也看到過nasa展示出來的登月器。
毫無疑問,眼前快速從月軌上劃過的航天器,正是數天前nasa發射上來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
只是讓他有些不解的是,從形態上來看,對方似乎還沒有投放登月器
腦海中的思緒快速的流轉而過,駕駛艙內靜默了一會后,翟至剛和兩名隊友互相對視了一眼,都有些忍不住的咽了口唾沫。
如果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還沒有投放的話,他們是不是有機會搶先一步登上月球
想著,三人的呼吸都有些沉重了起來。
尤其是對于劉楊來說,作為三人中唯一的女性航天員,如果能趕在nasa之前登上月球,那她將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女性
原本以為這個機會已經被米國搶先拿走,沒想到現在似乎還有機會
深吸了口氣,翟至剛快速的伸手按了一下宇航頭盔上的按鈕,迅速的呼叫著地面指揮中心。
另一邊,航天基地中。
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的劃過并不僅僅只有三名宇航員看到了,在星海號雷達和攝像裝置的記錄下,控制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亦同步看到了這一幕。
那從低軌道上劃過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映入了徐川的眼簾中,讓他猛然站了起來。
身旁,航天局的鄔遠康也激動的站了起來,拳掌相抵臉色帶著一些潮紅。
正如預測的那般,米國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還沒有完成登月工作,他們還有機會搶先實現登月
吸了口氣,他快速的走到徐川的身邊,激動的問道“徐院士,您看咱們有多大的機會能領先登月”
聽到詢問,徐川回過頭來,思索了一下后回道“不確定,從之前nasa公開的信息結合當前的畫面來看,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已經抵達了35小時的圓形軌道上,相較比我們是領先的。”
“但他們什么時候從35小時圓形軌道上切換到極地投放軌道,我們并沒有準確的信息,無從判斷。”
拋開這次他們獨特的采取了全程直播登月的方式外,傳統的航天登月活動,對外公開相關的節點信息一般都是航天器順利的抵達節點后,再由宇航局實時公開到官網上。
此前無論是多國無人探測行動也好,還是這次nasa宇航局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船登月的過程,都是這樣的流程。
畢竟在沒有真正的登上月球前,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是否能一定順利的按照軌道計算和規劃行動。
至于更為詳細的軌道規劃和投放方案及對應的時間節點等資料,那是只有航天局內部人員才會知道的信息。哪怕是登月完成了,正常情況下各國也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