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公里的外太空航天飛機上,徐川并不是很擔心這次意外觀測到的超強臺風帶來的影響。
對于華國來說,針對臺風的形成和監測有著完善的手段和相關措施。
只要提前做好了準備,問題并不會太大。
在近地軌道上停留了數個小時的時間,在完成了與天宮空間站的對接,為空間站補充了一批物資后,星海號亦開啟了返航的旅途。
如計劃中的那樣,在地面指揮部的指示下,空天發動機重啟,搖曳在航天飛機尾部的主發動機和側翼的輔助引擎散發著藍白色的光芒,推動著龐大的機身完成了變軌,朝著地面駛去。
在完成了航天飛機內部的檢查后,翟至剛快速的來到了乘員艙,朝著徐川和另外兩名游客提醒道。
“徐院士,費薩爾親王,阿卜杜勒拉赫曼先生。星海號即將返航,請你們穿好艙內宇航服,做好準備。”
徐川笑了笑,一邊費力的穿著艙內宇航服,一邊回道“已經在穿了。”
一旁,滿臉絡腮胡須的費薩爾親王半截身子進入了宇航服的同時抱怨道“這玩意非穿不可慢,真的太麻煩了”
翟至剛面無表情的看了他一眼,開口道“為了親王您的安全,保險起見最好還是穿上宇航服。”
對于面前這個中東的親王,老實從心底中他并沒有太多的好感。
雖然作為一名軍人本身他不應該有這樣的立場,一切以命令指揮行事。
但這次徐川徐院士不說是被這家伙忽悠上來的,也和他有關。
萬一這次太空旅行出了點什么意外,他將是華國,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罪人。
費薩爾親王聳了聳肩,或許是感知到了什么,也沒再說話,費力的穿戴起艙內宇航服來。
相對比在地球上帶重力的環境,在無重力的太空中穿這玩意比想象中更加的麻煩,一行人折騰了整整半個多小時才完全穿戴好。
與此同時,駕駛艙內,做好了準備的翟至剛聯絡上了地面指揮中心,在地面的調度下,伸手面前操控面板上按下了幾個按鈕。
“空天發動機預熱完成,星海堆準備就緒,導航路線已確定”
伴隨著一道道清冷的機械音,數百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之上,一架銀白色的航天飛機拖著淡淡藍白色的尾焰劃出了一道完美的曲線,朝著那顆蔚藍色的星球飛去。
對于航天器來說,若要說整個航行過程中最難的地方,有兩個。
第一個是脫離重力井進入近地軌道中,俗稱入軌,第二個便是返航從近地軌道中進入大氣層了。
而真要嚴格說起來,以目前的航天技術,返航的難度比入軌的難度更大。
一般來說,航天器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即離軌、過渡、再入大氣層和著陸。
而由于航天器的飛行速度太快,在返回過程中必須解決兩大難題一是減少空氣摩擦,不因高溫而燒毀;
二是采用軟著陸方法,不使航天器受損。
這四點,對于傳統的航天飛機或者說宇宙飛船來說,每一個都可謂是一道生死難關。
不過對于采用了更先進推進技術的星海號來說,離軌、過渡和著落,這三大步驟的難度已經降低了無數。
而危險的,只有再入大氣層這一步。
不僅僅是因為要控制航天器按預定的位置和姿態進入大氣層,使再入角既不能過大,過大會燒毀;又不能過小,過小會落不下來的原因。
還有航天飛機入軌的速度極快,即便是提前在近地軌道上進行了減速,其機身與大氣層的摩擦依舊會產生極高的溫度。
多重困難對于航天器本身的性能以及駕駛員的技術都是個相當大的考驗。
所以不管是傳統的航天器,亦或者是航天飛機,還是什么其它載人飛船,從近地軌道返航永遠是門技術活。
駕駛艙內,翟至剛和陳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全神貫注的操控著星海號切入過渡線路中。
降落耗費的時間并不長,當從一百六十公里高度的離軌段降低到高度五十公里的高層大氣層后,星海號的速度也開始逐漸的降低下來。
很快,大氣層中充足的空氣就代替了機翼工質箱中的氙氣,重新在航天飛機尾部燃起了紅紫色的尾焰。
拖著一條狹長的光焰,從華國西北領域進入大氣層的星海號朝著東方飛去。
這次的航行,降落地址并不在金陵的下蜀航天中心,而是會落在京城的某個軍用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