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硫電池專利的國際授權申請駁回后,在特里薩阿奇爾教授的帶領下,阿貢國家實驗室名下的能源與全球安全研究所,全力展開了對鋰硫電池項目的推進工作。
為了加快研究進度,他們甚至還邀請來了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
這位英米雙國籍的老教授現任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1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原因就在于他對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貢獻。可以說,鋰離子電池有今天廣泛應用,離不開這位老教授的研究。
而在有這位化學界著名的老教授和實驗室的全力參與,特里薩阿奇爾教授在鋰硫電池和穩定單斜伽馬相硫的工作上推進的相當迅速。
通過不斷的實驗,他們在不斷的進行著實驗,試圖通過碳材料來穩定單斜伽馬相硫結晶的性能。
這是解決鋰硫電池穿梭效應的重點。
不過,阿貢國家實驗室的速度再快,也快不過有著相對成熟數據的川海材料研究所。
在耗費超過十五億米金搭建起來的超算中心化學材料計算模型的支持下,樊鵬越和曹毅然針對單斜伽馬相硫的穩定性模擬實驗和人工實驗進行的次數已然超過了三位數。
從碳納米管,到石墨烯,再到富勒烯、直鏈乙炔碳等各種碳的同素異形體,他們都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實驗和人工重復性實驗。
而從實驗數據來看,這些碳的同素異形體在穩定單斜伽馬相硫結晶的性能上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難追上經過氮鈉材料進行特殊處理的五邊形缺陷石墨晶格材料。
有效果,效果不算強。
這是眾多碳同素異形體在鋰硫電池中穩定單斜伽馬相硫結晶的情況。
了解到這份消息后,徐川也松了口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阿貢國家實驗室想要在短時間內完美的制造復刻出他們手中的鋰硫電池技術,難度很高,甚至幾乎沒什么可能。
畢竟氮鈉材料特殊處理石墨,形成五邊形缺陷碳硫復合材料是通過化學材料計算模型無數次模擬實驗得到的。
要想人工實驗走通這條路,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并不是沒有可能,但這份可能比買兩塊錢材料直接中五百萬的大獎都還要低。
盡管在材料學中,有一個學科或領域叫逆向分析工程,指通過微觀譜圖對材料樣品進行觀察和分析,達到還原基本配方的目的。
但實際上目前的逆向分析手段,幾乎不可能做到實現對材料的完美分析破譯和復刻。
很簡單,因為要重組一個東西,必須知道它的所有信息,否則重組出來的東西還是不是同樣的,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在分子原子層面,量子力學不確定原理表明,無論是測量,還是操作,都沒法做到百分百精確。
也就是說,你要測量該物體的所有信息,但實際上只能得到部分信息,而且還不精確。
當你想操作原子分子讓它滿足你預設的條件比如放到某個位置時,也沒法做到精確,很有可能放偏了。
因為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在什么環境,多高的溫度,多高的濕度這些中化合出來的。
所以說,要逆向分析重組到一定的成果很簡單,但要完美復刻,幾乎不可能。
畢竟逆向分析真要那么容易完成的話,其他的不說,他自己研究的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早就遍地都是了。
那些西方國家更不可能從他手上花費大價錢購買。
這是很現實的東西。
阿貢國家實驗室難以在短時間內研發出鋰硫電池,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壞消息中好消息了。
如果阿貢國家實驗室無法研發出和能在性能上他們媲美的鋰硫電池,華國接下來在新能源和電池領域的部署,甚至都能因此合理的轉變一些,朝著壟斷的方向去做
s晚點還有一章,不過應該要到十二點以后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