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是兩方公開的論文都出現了實驗步驟或者關鍵過程隱藏,導致其他研究機構和實驗室按照論文復刻出來的結果達不到標準。
復刻實驗的結果,一時間再度在化學材料界和電池界掀起了新一波的鋰硫電池熱度。
從可能性上來說,兩者完全都是有可能出現的。
實驗數據造假夸大,在學術界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盡管川海材料研究所是那位徐川教授的實驗室,但發表論文的終究不是他本人。
至于公開的論文隱藏實驗步驟和關鍵過程,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很多產品或技術,有時候為了獲取到更多的利益或者出于保密的方式考慮,會選擇只申請部分專利,公開部分技術的形式。
這樣一方面可以拿到專利獲取授權利益,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保密技術來汲取遠超過二十年的利益。
當然,前期是對自己的產品有著足夠的自信,自信產品或技術面世后不會被破譯。
否則就遍地都是更便宜的仿制品了。
伴隨著復刻實驗結果的詭異情況,化學材料界和電池界再度熱鬧了起來。
網絡上的吃瓜群眾再度掰扯成了兩半,紛紛表達著自己的看法。
聽說了嗎針對鋰硫電池多硫化合物擴散問題和穿梭效應難題的復刻實驗都失敗了
tf
看了,無論是針對川海材料研究所的論文還是阿貢國家實驗室公開的論文進行復刻,好像都達不到標準的樣子的。
復刻實驗有問題吧川神的研究怎么可能出錯
是個人都會出錯,你們的川神也不例外
樓上的你們搞錯了,川神的確犯過錯,但鋰硫電池的研究并不是川神他老人家做的,而是他名下的實驗室獨立研發的,和川神沒關系。
有點意思,復刻實驗都失敗了,也就是說川海材料研究所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都失敗了
暫時還不能斷定,復刻實驗只是復刻實驗,說不定兩家公開的論文都隱藏了實驗步驟和數據呢這需要他們站出來解釋了。
網絡上熱議紛紛,眾多復刻實驗的失敗,則意味著兩家研究機構公開的論文大概率是有問題的。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川海材料研究所,還是阿貢國家實驗室,都是有義務和責任站出來對復刻實驗的結果進行一個解釋的。
而在這個議論紛紛的時候,川海材料研究所率先站出來進行了回應。
回應的方式也相當的特別,研究所并未對論文的正確性進行解釋,而是準備了數十份鋰硫電池實驗樣品,郵寄給了這些做復刻實驗的研究機構。
用事實說話,這是徐川給出的解決方式,同時也是擴大鋰硫電池名氣的手段。
事實上,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特里薩阿奇爾教授將論文公開的第一時間,川海材料研究所就組織了人員按照他們的步驟進行實驗復刻。
整整六組實驗組復刻出來的鋰硫電池,檢測數據和化學材料界的其他實驗機構幾乎一致。
這意味著阿貢國家實驗室預測中的一般,并未找到真正的道路和技術。
簡潔的混合碳鈉氮材料在單斜伽馬相硫結晶的穩定性能上,遠遠追不上通過打破共軛的完整性形成五邊形缺陷的石墨晶格材料。
也意味著阿公國家實驗室一腳踩進了他們論文中陷阱。
當然,這也不能說是陷阱,只能說阿貢國家實驗室為了研發出鋰硫電池選擇走了捷徑。
只不過徐川有些沒想明白的是,為什么對方公開的論文中對多硫化合物的抑制效果,卻和他們的真實數據相差無幾。
辦公室中,聽到徐川的疑惑后,坐在沙發上看著復刻實驗結果報告的樊鵬越想了下,開口說道“或許是夸大了實驗數據吧”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