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驚蟄,如期而至的大雨在金陵這座古老的城市中傾盆而下。
一聲響雷拉開了萬物生長的號令。
下蜀,星海研究院航天基地中,占地面積龐大園區大門早已經敞開。
從天空中俯瞰,如同螞蟻一般繁多的大中小型的貨車、卡車在園區內寬敞的道路上行駛著。
一車車的原材料和基礎物資如同人體所需要養分一般,快速有序的注入了這顆堪稱是華國航天心臟的新興基地中,進而轉變成肌肉和骨干,支撐起航天事業的高速奔跑。
而位于這座航天基地的一側,一座的占地面積達到了十五萬平方米巨型一體式廠房正坐落在這里。
這是華國航天領域的心臟,也被譽為全球航天工業的圣地。
不僅僅是因為在這里,能設計、生產、制造、組裝全世界最先進的新式航天飛機。
更是因為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空天發動機的組合,承載著人類未來航天發展的方向。
為了這兩天,nasa宇航局甚至不惜打破沃爾夫條款,都要將自己的工程師送到這里來看看。
更別提是波音、空客、洛克希德、utc聯合技術等航天航空領域的大型企業了,在去年的月面救援行動過去后,這些公司就紛紛向星海研究院遞來了合作意向書,希望能夠和他們搭乘采購或者合作。
至于目的,自然和nasa宇航局一樣了。
哪怕是無法登上那架星海號航天飛機,也至少可以看看它是怎么生產和組裝的。
尤其是上面使用的電推進航天發動機,更是可以說讓所有的航天航空領域著迷。
雖然星海研究院并未正式對外公開空天發動機使用的工質到底是什么,但這么長的時間過去,國外的航天企業和相關的科研機構也不是吃素的。
對于空天發動機在大氣層內和外太空進行推進時尾焰顏色的不同,以及臨界點切換飛行姿態等線索,眾多的學者在經歷了縝密的推斷和實驗后,也找到了最有可能的方式。
即大氣層內使用的公式是從濃稠的大氣中獲取到的。
紅紫色的尾焰,符合這一焰色反應的元素,恰好是大氣層內最多的氮、氧兩種。
而在進入外太空,或者說抵達臨界點后,切換的藍白色尾焰那自然就是更高推進效率的傳統氙氣了。
然而讓絕大部分研究人員所不解的是,星海研究院,到底是怎么將大氣層中的氮氣、氧氣這些氣體利用起來的。
且不說這些氣體極難電離,難以作為電推進工質的麻煩,光是大氣層中富含的氧氣、二氧化碳等眾多腐蝕性都極強的氣體,就足以對電推進發動機或者航天飛機造成嚴重的腐蝕性了。
特別是二氧化碳這些,在高溫下可能分離出單質碳,進而嚴重堵塞電推進發動機的噴管。
各式各樣的難題堆積在航天航空領域的工程師腦海中,簡直百思不得其解。
為了獲取到這其中的秘密和技術,各大頂尖航天集團可謂是在想方設法試圖和星海研究院搭上線,甚至不惜開出十幾億甚至是幾十億的訂單和合作。
而此時此刻,作為最先與星海研究院達成合作的nasa航天局,借著運送修復韋伯望遠鏡設備材料的名義,在雙方簽訂合作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家的工程師送過來了。
入夜,第一批nasa宇航局的專家已經抵達了金陵。
酒店的房間中,一名鼻梁高聳的中老年nasa專家站在窗邊,眺望著遠方的燈火通明。
“的確是一座相當繁華的城市,夜晚的繁華甚至比紐約還要明亮不少的感覺。”
站在窗邊,這名來自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的nasa專家望著外面明亮繁華的城市忍不住有些感嘆的說道。
紐約素有米國不夜城的稱號,但在他的記憶中,夜晚的繁華,或者說燈火通明的程度,卻比腳下這座城市似乎要暗淡不少的樣子。
從數十層的高樓俯瞰,入目所見,晝夜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幾乎每一條馬路上的燈光,都猶如白晝般明亮。
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黑夜中閃爍,像是一顆顆繁星降落人間,讓整個城市變得更加繁華和生動。
身旁,另一位來自華盛頓總部的工程師聳了聳肩,開口道“如果紐約的電價能降低到和這里一樣,我相信紐約只會更加的繁華。”
“這里的電價很低嗎”
“聽說好像只要兩毛錢一千瓦時,換算一下還不到004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