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學院兩位博士生的交流,對于學術界而言只不過是一道縮影。
在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量子理論及鋰空氣電池機制探索這篇論文上傳到arxiv預印本網站后,相關的討論和影響,也在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發酵著。
谷歌學術、researchgate等化學界常用的交流網站和論壇上,相關的討論已經迅速展開了。
哦,上帝,你們有人關注arxiv嗎那位徐教授,跨行從數學來化學了
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量子理論,不可思議,幾十年以來從未有人做到過的理論,這是真的嗎
為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含時多體量子理論和統計理論,這可是化學界的四大頂尖難題其難度放到數學界來說,完全不弱于七大千禧年難題,隨便解決其中的一個,諾貝爾獎可以說是穩拿的
老實說,論文我看了,但我也不敢相信。哪怕這僅僅是化學中的一小部分,電化學的界面結構。
理論化學界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至今都沒有一個完善的理論,可以對發生在電化學界面上的各種電化學過程的微觀實質進行透徹的闡明。
但是這可是那位徐教授公開的論文以他的性格,如果不是有極高甚至是百分百的把握,恐怕他不會公開這篇的論文的。
徐教授又如何這可是化學界,不是數學界,數學界可以依靠大腦,但化學更多的依靠的是實驗和經驗
其實,相對比你們說的什么理論,我更好奇這篇論文中的鋰空氣電池機制探索。那位徐教授將鋰空氣電池帶入論文中,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已經在研究鋰空氣電池了,甚至可能有了進度
上帝,這也太瘋狂了吧如果沒記錯的話,他去年不是才將鋰硫電池研究出來嗎今年就瞄準了鋰空氣電池
眾多的學術網站和論壇上,爭論紛紛。
對于徐川公開到arxiv預印本網站上的論文,化學界的看法充滿了爭議。
大部分的化學界的學者都很難相信,幾十年以來從未有人解決過的四大難題之一,在今天有了創造性的突破。
盡管徐川的名聲的確很大,但這是化學,而非數學。
而且電化學也只是化學的一小部分,就這,至今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理論能對各種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界面結構和過程進行一個詳細且包容的闡述。
很難想象如果這套理論是真的,化學界將迎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相信的很多,相信的也不少。
盡管跨領域研究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但對于愿意相信徐川的學者來說,跨領域研究對他而言可能反而是最簡單的事情。
畢竟從數學開始,到物理、再到天文、材料、化學、甚至是工程學,那位徐教授都信手拈來,每一次跳轉領域都能做出我奇跡般的成果。
而這一次,他們也堅信亦不例外。
在化學界爭論的熱烈的同時,另一邊。
米國,紐約。
米國國化學會旗下的期刊米國化學會志jacs的總部大樓中,一群期刊的審核編輯此刻也在盯著手中的論文犯難。
對于徐川來說,既然決定了要公開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量子理論,那么正規的期刊投稿肯定也是要進行的。
而在材料與化學類期刊中,米國化學會志jacs毫無疑問是這一領域的龍頭老大。
對于化學界來說,毫不夸張的說,jacs的地位就如同數學界的數學年刊一般,是每個化學人夢寐以求的能發一篇論文的地方。
盡管它的影響因子在化學中并不是最高的,但如果單純的用影響因子來形容一份期刊的高度,就如用人均gd來衡量國力的強大與否一樣。
對于學術界而言,影響因子只是兩年內的平均引用次數,雖然是目前學術界最注重點評價指標之一,但也僅僅是之一。
2023年,jacs的影響因子是1595,還不到16。但在材料和化學分類中,它的總引證次數和被引次數卻是雄踞第一,遠遠超過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