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怎么解釋lhc運行的時候層出不窮的災難?地震、洪水、臺風、巨型閃電、甚至各種各樣的異象都在lhc運行的時候誕生。我不敢想象更瘋狂的lh-lhc對撞機啟動的時候會怎樣!】
【富士山世紀大爆發?(斜眼笑)】
【必須停止實驗,否則地球之靈不會饒過他們的。】
就在的高亮度對撞機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時候,另一邊,金陵。
下蜀航天基地中,徐川正在站在寬敞無比的廠房中仰望著面前一架還在施工的龐大的航天飛機。
二代航天飛機!
基于一代星海號的基礎上,二代航天飛機的造型和結構都有巨大的改變。
如果說一代星海號的外觀看起來和米蘇兩國在上世紀制造的航天飛機,那么二代航天飛機則在此基礎上增添了不少科幻的色彩。
其機翼比一代航天飛機更寬闊,也更加的厚實,整體看起來有些類似于海洋中的‘蝠鲼’。
站在徐川的身旁,負責二代航天飛機設計與制造的常華祥院士眼神中充滿了自豪。
他看著面前這架比一代星海號看上去還要龐大不少的二代航天飛機語氣自豪的介紹道:“這就是咱們的二代航天飛機了。”
“機長66.米、翼展寬達65.81米、高17.44米;理論上來說,起飛重量如果是在大氣層內能超過千噸,突破大氣層重量最高為168.44噸,可攜帶物資突破大氣層重量為87.55噸,內部貨艙空間約莫550立方米.”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突破。
在機長還縮短了幾米的情況下,這架二代航天飛機的性能差不多在一代上漲了近三分之一。
聽起來似乎并不多,但對于航天飛機這種大型設備來說,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夸張的數值了。
雖然突破大氣層的載荷并未上漲多少,但內部貨艙空間卻是大了許多。
一代星海號只有約莫330立方米,而二代漲到了550立方米,四舍五入一下,都快接近兩倍了。
這意味著在星際航行運輸物資的時候,二代航天飛機的載荷要遠超一代。
當然,這也和二代航天飛機的造型改變巨大有關。
一代航天飛機的造型類似于傳統的民航客機,而二代航天飛機因為徐川提出來至少在月球和火星上具備垂直起降的能力,所以它的機翼被設計的更加的寬大和堅固。
類似于‘蝠鲼’形狀的設計,不僅能讓機翼承擔更大的重量的同時,也擴大了航天飛機內部的空間。
空間的提升,意味著小型化仿星器聚變堆的體積能做得更大一些,提供更充足的能源的同時,也能巨幅提升可使用空間。
聽著常華祥院士的介紹,徐川饒有興趣的走到了二代航天飛機機。
和尾部部署的長達二十多米的主動力空天發動機不同,‘蝠鲼’形機翼下部署著的空天發動機在體型上要小很多。
但是它的數量卻更多,每一邊機翼都部署了三臺小型化的空天發動機,通過形變后的超導材料和鈦合金管道鏈接上主引擎與空氣壓縮機,分配推進工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