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我的強電統一理論通過實驗驗證正確,我們也還有引力、可能存在的暗物質,暗能量、中微子的質量起源等等一系列的未解之謎。甚至,在未來的探索中,我們在宇宙中發現其他的能量或物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聊著這些,我恐怕無法給出一個答案。”
頓了頓,他接著笑道:“不過就短期的時間來說,我們首先要做到是先對強電統一理論進行驗證,而后對暗物質、暗能量這些可能存在物質進行探索,以及最后的引力來源進行判斷和將它統合進強電理論中了。”
孫雨彤:“這聽起來的確很振奮人心,不過對于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這些東西似乎都非常的遙遠。您能具象化一些向我們說明這些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對于咱們文明和社會發展的意義嗎?”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笑了笑,開口說道:“對于這個問題,其實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看到了。”
“對于許多人來說,理論物理研究的意義在哪里是一件很難弄清楚的事情。”
“因為在不少人看來,無論是強電統一理論的研究,還是crhpc、lhc這些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修建,這些都很難給當今的社會帶來直接性質的發展。”
“而當代一群最有智慧的學者,投入巨大社會資源所從事的事業僅僅是為了滿足“求知欲”嗎?”
說到這,徐川笑著看了一眼孫雨彤,又看了一眼鏡頭,接著道:“1854年,黎曼提出了黎曼幾何的初步設想。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其中使用黎曼幾何作為核心數學工具。”
“這是理論。”
“1957年,第一枚人造衛星sputnik1發射成功;1959年,第一種衛星定位系統transit開始研發,1978年,第一顆gps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應用。”
“而在研發gps衛星時,科研人員學者發現,根據愛因斯坦于1905年發表的狹義相對論,由于運動速度的關系,衛星上的原子鐘每一天會比地面上的原子鐘慢7微秒。”
“而根據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由于在重力場中不同位置的關系,衛星上的原子鐘會比地面上的原子鐘每天快45微秒。”
“也就是說,如果gps定位系統不依靠間隔時間為20-30納秒的時鐘脈沖信號進行計算和定位,不對時間進行校準,那么它的定位位置將發生漂移。每天漂移距離約為10公里。”
“而沒有黎曼幾何,沒有相對論這些理論,就沒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笑了笑,他看向鏡頭,詢問道:“那么,站在1854年或1905年、1916年,人們能夠想象黎曼幾何、相對論這些理論有什么用嗎?”
“每一樣理論,在其誕生之時,恐怕都想不到其對今日日常生活的作用。”
“對于理論物理、理論數學這些學科來說,其實它所研究的東西并非是人們所想象的科學,而是一種‘可行性’。”
“理論讓我們了解了世界運行的本質,告訴人們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然后才是工科的工程師們用著這些理論,高效得構建我們的生存環境。”
“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許多東西也都是由理論走向實際的。”
“當然,相對于應用來說,理論物理走的的確更遠一些,它在實踐幾十年甚至更遙遠的未來。”
“而目前我們看不到它的用途,不代表它沒有價值,是我們現在做不到實現它的價值。”
“所以,如果說應用科技是現在,那么理論就是未來。”
“它指引著我們朝未來的哪個方向前進!”
ps:本來今天說好的雙更的,但今天一大早起來發現自己好像感冒還是怎么了,扁桃體發炎通紅,鼻子也堵塞了,腦子更是迷迷糊糊的,整個人腰酸背疼的。
請了假,沒去上班在家里窩了一天,上午睡覺,下午起床磨到現在才磨了四千字出來,抱歉,食言了,答應的加更后面再補吧,我先去睡了,希望明天能好。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