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誰也不想某一天睡著睡著就突然去了另一個世界。
雖然這種可能性很低很低,但威脅只要在那里,就沒人敢放心。
倒是比爾·尼爾森局長在采訪中所透露的航天飛機類型,的確讓徐川很感興趣。
亞特
蘭蒂斯號系列的航天飛機已經封存了十幾年的時間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概是很難再執行航天任務了。
也就是說,如果nasa要重啟航天飛機,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重新制造一架。
雖然說以目前米國的航天力量,要重新設計制造一架航天飛機并不是什么難事。但要想追趕星海號的話,難度恐怕就很大了。
目前來說,以傳統化學燃料的推進效率,基本做不到像星海號一樣,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獨立"進出大氣層和外太空。
唯有借助外部推進火箭將航天飛機帶上天,才有一定的自主活動能力。
但這樣的話,無論是在續航、還是靈活性等各方面,恐怕都很難和星海號相比。
徐川比較感興趣的是,nasa會如何彌補這方面的性能。
因為這對于航天飛機的發展,的確有借鑒的意義。
星海號航天飛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彎道超車,但近地軌道運載力也只達到了五十噸這個量級。
哪怕是算上還未出廠的二代"瀚海"號,其近地軌道運載力也只有六十七點五噸。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不錯了,而且從一代五十噸提升到二代六十五點五噸,上升幅度可謂是相當的夸張。
但由于電推進系統在推力上的短板,可以說以目前的空天發動機技術,這個數字很難再進一步提高了。
電推進在推力方面以目前的技術來說是有上限的。
但對于傳統化學燃料推進手段來說,這個上限就要高很多了。
上個世紀米國nasa宇航局研發出來的土星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就高達118噸。
化學燃料火箭短時間內爆發的高推力,不是電推進能夠相提并論的。
如果說nasa能夠在這些方面做出一些優異的性能,對于星海研究院來說,并不是沒有借鑒的意義。
......
華科院沈洲分院中,在徐川對磁極化子電磁護盾進行著實驗,收集著相關數據的時候,一位有些意想不到的拜訪者抵達了這里。
辦公室中,敲門的聲音響起,坐在門口的助理唐思佳起身走過去開門。
很快,一道帶著笑意,爽朗的聲音從門口傳了過來。
「好久不見啊,徐院士。」
聽到聲音,徐川目光從電腦上挪開,看了一眼走進來拜訪他的人,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訝異,隨即笑著起身迎接:
「歐陽蔀長?你怎么來了?」
這位歐陽蔀長不是別人,正是海軍裝備處那邊的領導,歐陽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