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科技發展,下蜀航天基地是建造金陵這邊還是建造在內陸大荒漠里面都沒什么區別。
如今的衛星監控,老實說像華國、米國這類的大國,只要想,基本上你走在地上連你長什么樣子都能看清楚。
而航天飛機這種體型龐大的裝備,只要對方有心,基本都能監控到。
尤其是星海號和瀚海號都不具備隱身功能。
畢竟無論是從名義上還是實用上,一代、二代航天飛機都是用于航天的,也不可能涂上隱形涂層。
而這并不是nasa宇航局第一次監控到瀚海號的飛行了。
看著衛星監控畫面中那架比星海號更加龐大的航天飛機,翻閱著手中nasa宇航局最近這段時間收集到的數據。
cia情報局那邊的一位副局長皺著眉頭開口道:「他們在航天上的實力更強了,這架航天飛機很明顯比他們的星海號能承載更多的"物資"。」
他說的是物資,不過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在常規時可以是航天發展需要的各種物資設備。
但真到了戰爭時期,也可以是各種攻擊性的武器,甚至是戰略性的武器。
尤其是那龐大無比的機翼,兩側的面積比一代航天飛機要更加的寬長,有些類似于他們的b-2幽靈轟炸機。
要知道,只要這架飛機能夠承擔的起對應的負載的話,寬闊的機翼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旋轉彈架的數量,而旋轉彈架的數量則意味著攜帶"導彈"和各位武器的數量。
例如他們b-2轟炸機,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129型巡航導彈,也可攜帶80枚k82型或16枚k84型普通炸彈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彈。
這種數量的載彈量,根本就不是普通的戰斗機能夠相提并論的。
而眼前,這架二代機的機翼,比一代機明顯更加的寬闊。
雖然設計成這樣對于徐川和星海研究院來說只是為了方便垂直起降,但對于nasa宇航局和cia情報局來說,卻是不可能不朝著軍事的方面進行推測。
nasa宇航局的比爾·尼爾森局長開口道:「我們第一次探測到這架新型航天飛機是在一個半月前。」
「從衛星探測到的相關數據來看,這架航天飛機的機身長度和他們一代星海號航天飛機相差不大,但是翼展和機翼寬度卻翻了整整數倍。」
「從數據上來推測,在考慮引擎性能不出現太大變化的情況下,這架航天飛機在大氣層內的起飛重量能達到八百噸左右。」
微微停頓了一下,他看向監控畫面上的瀚海號,接著推測道:「從尾焰上來看,他們依舊采用了和一代機一樣的空天發動機,也就是電推機系統。」
「配合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裝置,這架航天飛機對于燃料的需求遠小于尋常的飛機,這樣一來,其最大載重可能比超過五百噸。」
「當然,這里是指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數據。突破大氣層的話,這個數量應該會降低到原本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左右,即五十噸-八十噸。」
聽到這個數據,這位cia情報局的副局長臉色當場就黑了。
八百噸的載重,這個數量已經超越了前兩年消損在戰場的安225運輸機了。
那一款由前紅蘇安東諾夫設計局研制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其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640噸而已。
而更關鍵的是,安225的貨艙最大載重不過是二百五十噸。
超過五百噸最大載重的新型航天飛機,哪怕是僅僅在大氣層內航行的數據,也足足是安225的兩倍了。
這種程度的載重,運用到軍事上無疑是極其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