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郗鴻文連忙跟上了腳步。
一邊走,他一邊好奇的打量著基地核心內部的情況,也聽著卜祁的介紹。
如果說基地外面的建筑和景觀震撼到了他,那么基地內部的情況,反而就有些平平無奇了。
這里的所有一切,和在地球上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
整體來說,有些像是酒店+研究所的結合體。
基地的核心高一共三十六點七米,地下部分二十八點四米,地上部分八點三米,總共有十個樓層。
不同的樓層之間高度也不同,居住區的樓層低矮一些,只有2.6米,比地球上普通的居民小區的標準高度還要低一些。
不過這是在月球上,這個高度已經足夠滿足宇航員和工作科研人員的日常的生活居住了。
而工作區、試驗區的樓層高度就要高不少,普遍都在三米以上,甚至更高。
畢竟有些實驗設備可能都不止三米的高度。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宇航員和工作人員、科研人員的身心健康,基地內部還配備有小型圖書館、健身房、娛樂室等各種設施。
整體來說,這座基地已經盡可能最全面的考慮到了居住者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
如果要說有什么有什么缺點的話,那大抵就是居住的房間,面積不大了。
這里的房間面積基本都是一樣的,每一間的面積只有二十平方米不到。
房間內除了床、衣柜、工作桌等簡陋的設施外,就沒有其他的東西了。
客廳、廚房、衛生間這些全都沒有。
對于居住在這座基地內的人來說,吃飯要么通過分配下來的各種袋裝流食或固體食物應對,要么則去食堂。
日常的洗漱、如廁也是在集中區域進行的。
雖然說環境簡陋了些,但郗鴻文也沒什么可以抱怨的。
其他的不說,光是建造成本,這里恐怕超越了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
放到北上廣深這些地方,恐怕那邊的一百平米都換不到這邊的一平米。
據卜祁的透露,光是修建這座月華臺·科研前哨站基地,華國就投入了超過千億的資金。
當然,具體的數字不知道,這個數字雖然不是什么機密,但也不是他們這種人能清楚的。
不過估摸著這個超過千億肯定不是千億出頭,說不好最前面的數字還要變一變。
這也是徐川想著研發二代機,在月球和火星上垂直起降,通過拼接的方式來建造月球基地的原因。
因為實打實的建造一座月球基地,耗費的資金實在是太大了。
而航天飛機的組裝成本,在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實現后,哪怕是二代機,也能夠壓縮到十個億左右。
哪怕是通過十架二代機拼接成一個月球基地,其費用也只有一百億而已。
所以能夠提供一間近二十平米的居住室給他們,老實說這已經是相當奢侈的事情了。
事實上,如果僅僅是提供一個睡覺的環境,十平米,不,五平米都足夠了。
帶著郗鴻文來到一間貼著編號的宿舍前面,卜祁從口袋中掏出來一張卡片,遞了過去,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