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并不是他們的第一次登月,但無論是對于星海研究院,還是對于華國,乃至對于整個航天界來說,都意義非凡。
瀚海號能夠垂直降落到月球表面,意味著他們能夠用更低的成本運送大量的物資,能夠快速的在月亮上搭建起來各式各樣的基地,也能夠大規模的開采月亮上的資源。
畢竟航天飛機的載荷,遠不是登月艙能夠相提并論的。
與此同時,另一邊,紫金山腳下的別墅中。
徐川也收到了瀚海號航天飛機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上的消息。
看著下蜀航天基地傳遞過來的照片和信息,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由衷的笑容。
瀚海號成功了,是時候開啟下一階段的航天工程了!
過完了中秋節,徐父徐母也從金陵返回了老家。
而徐曉則在自己老哥的幫助下,開始著手接收埃隆·馬斯克名下的neuralk腦機接口公司,準備著繼續自己的虛擬現實技術研究。
雖然說剛一畢業就要掌握一家估值高達幾百億的公司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個挑戰。
但好在對于徐曉來說,背后的靠山足夠她慢慢的適應這些東西。
送走了家人后,徐川來到了星海研究院。
航天研究所內,他召集了這邊的幾位高層領導和核心科研人員,開了個小型會議。
會議室的首位上,徐川笑著開口道:“各位,今天的會議內容資料在你們面前,給你們十分鐘的時間先大致的了解一下,然后我們再開始討論。”
這是他利用中秋節的幾天時間認真思考過的一些東西,也是關涉到第三階段的航天工程的重要核心之一。
對于華國,或者說對于星海研究院來說,航天的發展規劃是經過商議后定下的三步走。
第一步毫無疑問自然是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將人送到月球上去。
這一步他們在一年多前就已經實現了。
而第二步則是在月面上建立一座半永久性質的科研基地以及月面生物圈工程。
前者他們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月華臺·前哨科研站基地雖然還沒完全完成,但已經可以開始展開部分科研實驗了。
而后者,也即將在瀚海號回歸后正式啟動。
至于第三階段,則是月面上的資源開采了。
月球上除了大量具有地球上極其稀缺的氦三資源外,還有豐富的鈦、鋁、鐵、鋰、稀土元素等各種資源。
尤其是鈦金屬和鋰金屬,對于目前的人類文明來說,屬于是戰略級別中的核心資源。
前者就不用多說了,鈦的用途異常廣泛。
而鋰金屬,伴隨著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電力能源的大量普及。
作為電池的核心材料,鋰金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隨著發展,鋰的價格也在一路飆升,從2020年的碳酸鋰平均4.1萬元/噸,到如今,碳酸鋰平均已經漲到了217萬元/噸。
這還是在軟妹幣升值了近一倍的情況下。
如果是以前,恐怕如今的碳酸鋰,價格翻了至少百倍。
而華國,又是一個貧鋰的國家,已勘探明的鋰礦資源,在全世界的占有量微不足道。
所以在具備條件的基礎上,開發月球上的鋰資源,對于他們來說,至關重要。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