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雜的接頭交耳聲消逝,所有人都不自覺地止住了話頭,朝著臺上看去。
最先上臺的,自然是那位大領導了。
一身中山裝老人走上臺,率先代表華國表達了對前來參加研討會學者與嘉賓的歡迎,也表達了對月面生物圈工程的祝福。
隨后,在萬眾矚目的目光中,一身正裝的徐川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面對著臺下無數雙觀眾的眼睛,他臉上帶著微笑,手握著話筒試了試音后開口了,清晰而平穩的聲音在這一刻傳遍了整個大會堂。
「首先歡迎前來參與研討會的各位,很高興能在國際月面生物圈工程的研討會上看到諸位的身影。」
「正如大家所見,今天的會議是有關于月面生物圈的建造。我相信這無論是對于航天界,還是生物學界,乃至全世界來說,這是值得歷史篆刻的一天,也是值得留念的一天。」
「因為它,即將改變整個文明的發展!」
微微停頓了下來,徐川掃視了一眼臺下的聽眾,提高了一些說話的音量,繼續說道:
「月面生物圈工程的成立,不僅僅意味著它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壯舉中標志性的邁向星際之旅的重要一步。還將促進全人類的團結與進步,為人類帶來巨大的意義和影響。」
「首先,月球生物圈的建設不僅將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進行各種實驗和觀測,
以探索宇宙的奧秘。還將促進全人類的進步和團結。」
「在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過程中,世界各國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承擔風險和責任。這將促使各國加強協作,促進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
「同時,月球基地建設也將成為各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促進科技、文化和商業交流,為人類帶來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
「最后,在這里,我謹代表華國學術界,華國學者,以及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們,向全世界表達我們對月面生物圈工程這一世紀工程的美好愿景。」
開幕式上,留給徐川講話的時間并不長。
按照安排,僅僅只有兩分半鐘。
當最后的祝福落下的那一刻,大會堂內,雷鳴般的掌聲如同狂風驟雨般響起。
面對著掌聲雷動的會場,徐川臉上帶著笑容,微微朝臺下鞠了一躬以表示敬意后,向著幕后走去。
看著離去的徐川,坐在大會堂前排的生物學教授"約翰·艾倫"教授拍著手,笑著同坐在他旁邊的好友彼得·拉特克利夫教授說道。
「攜手合作,共同承擔風險和責任....非常出色的演講....你覺得呢?」
約翰·艾倫教授,雖然并不是諾獎得主,但他卻是生物學領域非常知名的一位教授。
因為大名鼎鼎的生物圈二號,便是他一手親自設計建造的。
而這位約翰·艾倫教授,也是星海研究院主動邀請的少數個人學者之一。
他在生物圈工程建造上的豐富經驗,能夠極大的幫助月面生物圈工程的研究設計。
而坐在他身旁的好友彼得·拉特克利夫教授則是2019年的諾貝爾生物學獎得主。
因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而獲獎,主要從事低氧狀態下細胞反應研究。
同樣是星海研究院主動邀請的少數個人學者之一。
彼得·拉特克利夫教授笑了笑,鼓著掌開口道:「我的看法和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