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
這就是川海材料研究所最新突破的重大技術,也是樊鵬越為徐川準備的驚喜。
看著眼前這臺體型龐大的設備,徐川眼中帶著饒有興趣的神色,開口道:「給我介紹一下吧。」
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淀粉、葡萄糖、汽油、石墨烯等材料并不是什么前沿技術。這些轉換技術早在十幾年前其實就已經有了完整的路線,并且在各國的實驗室中實驗成功了。
當然,節能且高效率的轉化技術依舊是難題。
不過這并不是重點。
這項技術的難題重點在于如何從大氣中收集那占比少的可憐的二氧化碳。
要實現脫碳社會,不僅是工廠等排放的高濃度二氧化碳,回收空氣中低濃度的二氧化碳、即直接空氣碳捕集也是關鍵。
這才是最難的地方,他很好奇川海材料研究所這邊是怎么做到的,效率又能做到一個怎樣的地步。
大師熊樊鵬越點點頭,開口介紹道:「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一款集二氧化碳捕集與轉化一體的裝置。」
「它采用了離子交換膜+異佛爾酮二胺相結合的技術,通過電力驅動,來捕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濃度為400pp的空氣,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超過99%!」
「也就是說,在目前的大氣環境中,它對二氧化碳的過濾吸附能力高達99%以上,依據濃度不同,是市面上普通二氧化碳吸附技術或材料的二十倍-五十倍以上,哪怕是最優秀的胺材料,也只有它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
聽到這個解釋,徐川有些訝異:「400pp的濃度,吸附指數能達到99%?」
這個數值,有點牛逼啊。
不,可以說是牛逼極了。
要知道常規的以離子交換膜等、化學溶劑等物質吸附效率一般都只有可憐的個位數,哪怕是性能優異的特定溶劑,其吸附效率一般也只有十幾個地點而已。
百分之九十九的吸附效率,而且還是在常規大氣環境中。
這個概念,哪怕是徐川,也不得不說一聲"厲害了!"
身旁,樊師兄臉上堆滿了笑意,開口說道:「不然怎么跟你說是驚喜呢?」
說著,他走到眼前這臺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裝備前,敲了敲用隔離網保護起來的內部離子交換膜材料,接著說道:
「被異佛爾酮二胺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與之相結合,形成片狀的固體氨基甲酸材料,很容易地從原本的液體中去除。」
「而它分離二氧化碳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將其加熱到六十度以上,那么里面被吸附的二氧化碳則可以重新轉換氣態,這也會釋放出原來的液體異佛爾酮二胺材料,重新進入系統循環使用。」
「而且異佛爾酮二胺具有高耐久性,經過目前超過四十八個小時的實驗后后,仍能以超過99%的效率持續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即使反復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至少一百次之后,也沒有觀察到其性能下降,可以反復使用。」
「至于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后續可以以固體或氣體的形式進行保存。在工業或化學過程中被儲存或再利用。」」
「此外,它還可以連接上二氧化碳轉化裝置,可以直接在這套設備內部將其轉變成淀粉、氧氣、葡萄糖等物質。」
「不過要將裝換裝置整體納入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裝置中,我們需要將它造的比較大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