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包括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都因為局域的電子對耦合而脆化如同陶瓷一般。
后面還是通過石墨烯和晶須(纖維)增韌來完成優化的。
那么.....該如何通過摻雜的方式,來對氧化銅基鉻銀系超導材料進行優化呢
盯著辦公桌上的稿紙,徐川陷入了沉思中。
凝聚態物理是研究物理的微觀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一門學科。
即通過研究構成凝聚態物質的電子、離子、原子及分子的運動形態和規律,從而認識其物理性質的學科
室溫超導材料的機理就是通過凝聚態物理完成的。
但越是深入微觀世界,材料的物理性質就愈發的細化,且每改動一個細節,就有可能導致材料整體的物理性質發生重大的改變。
這也是徐川最為頭疼的地方。
氧化銅基鉻銀系超導材料比陶瓷都要脆,塑性也更加的困難,避免的超導層一旦損傷就會喪失大部分的超導性能等等缺陷,這些都是需要優化的地方。
一個問題好解決,可以不停的通過實驗嘗試進行優化,量變堆成質變花費時間總能找到優化的方案。
但是多個問題糾纏在一起,就難搞了。
材料學雖然是科學,但相對比其他的學科來說,這門學科更依賴運氣一些。
有時候你做一百次實驗,別人一次就搞定了。
運氣好的歐皇,在這門學科中,成功的概率真就更高。
徐川沒想過通過理論來解決優化氧化銅基鉻銀系室溫超導材料的問題,但是他想通過理論來為這些問題尋找一個或一些大致可行的研究方向。
這其實就是將實驗上的難題轉移到他更順手一些的理論研究上,對于他來說,這種方式會更容易突破一些。
事實上,這也并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做了。
早在鋰硫電池和仿星器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的時候,他就是做過這樣的事情,將實驗和工程上的難題,轉嫁到了理論上,進行實現的突破。
這一次,徐川也準備這樣做,只不過研究了兩天,對于如何改變氧化銅基鉻銀系室溫超導材料的性質,他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算了,先將材料做出來再說吧。”
收拾了一下桌上的稿紙,徐川搖著頭將其塞進了掃描設備中。
“小靈,幫我整理一下這些稿件上的資料。”
電腦屏幕的右下角,一個小小的聊天框跳了出來的。
“收到!主人(o?v?)ノ。”
端起桌上的清茶抿了一口,徐川的目光落在了電腦上。
不得不說,有了小靈這個ai學術助手后,在整理資料文檔上簡直不要太方便。
以往他需要自己一個人忙碌兩三天時間的稿子,現在小靈不到十分鐘就能直接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