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低溫區的實驗,就是基于最初實驗進行的標準室溫25攝氏度往下遞減。
針對性的測試實驗并不復雜,實驗室中的超導電磁測試系統可以通過電腦進行智能調節溫度、壓強等測試區間。
在實驗數據出爐的瞬間,實驗室中,焦急等待著的眾人便涌了上去。
嚴格的來說,標準室溫其實并不是25攝氏度,而是定義為23(±2)攝氏度。
從21-25,都屬于標準室溫的范疇內。這個范圍確保了室內的溫度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從而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不過這是對于人類的生活工作環境來說的,對于"設備"的工作環境來說,就遠不止這些了。
從零下四五十攝氏度到百攝氏度左右的區域,都屬于機器設備的工作環境。
室溫超導材料如果要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適應這個工作區間是必然的。
電腦屏幕上,統計成表格形式的數據映入眾人的眼簾之中。
這一次的測試,依舊是以25攝氏度為基準,一直降低到零下四十攝氏度。
這個區間,足夠應對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工作環境了。
以25攝氏度的標準室溫,氧化銅基鉻銀系·室溫超導材料的超導臨界壓強的數值是318.651kpa,往下降低。
“在24攝氏度時,臨界壓強的數值是306.901kpa。”
“在23攝氏度時,臨界壓強的數值是297.078kpa。”
“在22攝氏度的條件下.289.123kpa”
“.”
“0攝氏度.”
“.”
看著眼前的數據,實驗室中,幾人的眉頭再次皺了起來。
又一次,出現了他們看不懂的情況。
和高溫區的實驗相比,低溫區的實驗數據再度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按照高溫區的實驗數據來計算,低溫區的實驗數據對于壓強數值的降低,應該是相仿的。
也就是說每降低一攝氏度,那么對于外界能量的需求,也就是壓強的強度應該在三十千帕左右。
這是從高溫區域的實驗數據中總結而來的經驗。
但是現在,很顯然對不上了。
從低溫區的實驗數據來看,25攝氏度是個非常明顯的分界點,往下降低一攝氏度,壓強僅僅降低了十千帕左右。
這數據,盡管還在超導壓強溫度與壓強呈正相關關系之內,卻同樣和高溫區的數據一樣,明顯違反了熱力學定律。
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實驗數據,宋文柏皺著眉頭開口道:“低溫區的實驗數據和高溫區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