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探索》沒有成立的時候,這些研究成果中不涉及到機密、不影響國家安全的理論論文都會投給《自然》《科學》《jass》這類期刊。
畢竟對于國內目前的情況來說,這些期刊是研究員和學者職稱評級、學術考核、升職加薪的重要條件。
但現在,有了《探索》后,這些論文自然就沒必要再投給國外的期刊了。
再加上國內的其他學者,《探索》其實并不缺少論文。
它只是和其他的國內學術期刊一樣,缺少國外學者的投稿以及影響力而已。
不過crhpc、星海研究院、月面生物圈工程....這些科研機構和工程的展臺,補足了這最后一塊短板。
也讓《探索》有了更高的基礎,能夠在第一時間就在國際學術界占據一片角落。
.......
辦公室中,兩位同門師兄弟閑聊著,正在這時,徐川扔到桌上的手機陡然震動了起來。
彎腰俯身摸起來電話,徐川看了一眼來電鈴聲顯示,是星海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的所長趙光貴打過來的。
拇指在手機屏幕上輕輕劃過,電話剛接通,那頭便傳來了一道壓抑著激動興奮的詢問聲。
“徐院士,最新成果,月壤研究中在對從‘瑤池環形山’采集的月巖進行研究時,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材料。在對它進行實驗檢測的時候,意外的發現里面天然形成了相對整齊排列的碳納米管!”
聽到這話,徐川臉上的神色有些動容,情不自禁的坐直了身姿,迅速問道:“你確定?”
天然排序整體的碳納米管!
如果說這是真的,那么毫無疑問這將是他們對月球開發過程中的最大成果收獲!
甚至完全可以說,這是全世界航天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發現!
因為它干涉到人類在計算機領域的另一條重要發展道路,而這個,不用他過多的解釋,相信只要對半導體行業有所了解的,都會很清楚。
趙光貴認真鄭重的點著頭,回道:“我親自動用了聚焦離子束電鏡對這種新物質進行了切割,通過單晶衍射儀、x射線衍射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多種設備進行了反復觀察,確認該材料中存在少量天然整齊排序的碳納米管。”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該材料中具備共計一百一十二份排序整齊的碳納米管,分層明顯,其中二十二枚碳納米管晶體構成最表層結構,五十七枚碳納米管構成第二層排序,三十一枚構成底層結構。”
“目前暫時還無法確定這些天然的碳納米晶體管是否具備半導體性質......”
一連串的匯報,迅速從趙光貴的口中傳遞了過來。
徐川深吸了口氣,快速的說道:“將最新的檢測數據發我一會,我會盡快趕回去的!”
“好!”
趙光貴點點頭,用力的說道:“我現在就通過專用的郵箱發給您。”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