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小米的雷總后,徐川坐回了辦公桌前,打開了電腦。
看著屏幕上的那份已經初步完成了的稿件,他思索了片刻后,點開了文檔,重新修改起來。
既然已經在做了,那就做完整好了,半途而廢不是他的性格。
盡管碳基芯片目前還只是半成品,但無論是超高密度的碳納米管集成技術的突破,還是碳晶體管與碳集成電路的突破,都事關重大。
或許高層可能已經通過各種途徑得知了碳基芯片的突破,但他還是將自己的建議送上去好了。
除了拉上了小米對高性價比電子產品做了一個錨定外,其他的事情,就讓上面去頭疼好了
花費了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對已經初步完成的碳基芯片規劃初稿進行了一次完整的修改后,徐川點擊保存,將這份建議文檔打印了出來。
從打印機中取出帶著余溫和墨香的文件,重復檢查了一遍后,徐川從桌上拾起了簽字筆,在信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對于碳基芯片來說,需要布局的不僅僅是他聯絡的小米。還有各種各樣的專利以及其他的工作,都是需要完成的。
而這份工作,如果是由星海研究院來說,需要的時間可能是以年為單位的。
比如在研發完成過后,尋找合適的各步驟生產廠商,如超高純度的碳化硅襯底需要生產,如超高密度的碳納米管也需要廠商。
此外,還有和碳基芯片相關的專利申請,技術升級。
比如說盡可能的去完善和進一步優化縮小碳基晶體管的尺寸,提升碳基晶體管在芯片上的每平方毫米數量等等。
對于碳基芯片來說,就算是他們現在研發出來了足夠商業化的成品,也是需要進一步提升性能,去追趕和超越已經統治了芯片領域數十年的硅基芯片的。
徐川沒想過碳基芯片一面世,就能夠直接在性能上趕超硅基芯片,直接將這艘龐大的航母掀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這些東西都需要成體系的工業,不是星海研究院能夠獨自搞定的。
所以他需要國家的力量,將國內的電子工業領域的相關體系擰成一股麻繩,發揮出最大的能動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研發-專利-原料-生產-零件-組裝-銷售整體形成閉合的工業鏈。
只要碳基芯片的性能足夠和硅基芯片媲美,且這套體系形成并被市場接納,那么在時代的推動下,硅基芯片遲早會被掃進歷史的塵埃中。
對于華國而言,這將是繼可控核聚變技術、新航天飛機技術之后的第三把推開未來時代,引領潮流的鑰匙。
而現在,他們已經初步的掌控了這把鑰匙,只待后續的精加工,就可以將其插入時代的大門,并且將其推開了!
......
將手中的文件找了個信封裝起來后,徐川發了個信息給鄭海。
不一會,對方便趕了過來。
“教授,你找我。”
“嗯,這里有封信,老樣子,送到長安街的北海小島上。”
鄭海接過信件,看了一眼詢問道:“要緊嗎?要緊的話我去一趟。”
徐川搖了搖頭,笑道:“不用,找個人送過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