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棲霞山新開發區。
圍繞著星海研究院,這里如今已經建立起來了一片新的工業園區,入駐不少的高科技公司和相關的企業。
在一棟新修建起來并不是多久的寫字大樓中,剛開完了一個視頻會議沒多久的柳高義揉了揉有些酸脹的太陽穴,將西裝外套往沙發角落中一扔,一屁股坐了下來,臉上帶著陰霾的神色。
他剛剛得到消息,對由星海研究院主導的月面前哨科研站的二期建設項目競標,意外的落選了。
自從2021年以后,華國將航天領域的發展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并且對民營企業開放了極大的政策優惠和稅收優惠后,大批的民營航天企業就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尤其是在航天領域的投入,能夠雙倍抵扣稅收這一點,就足夠讓絕大部分的資本心動了。
不僅僅是各大互聯網企業紛紛宣布進入航天領域,還有在各種各樣資本促進下萌生出來的航天企業。
宇航科技公司也一樣,同樣是在這一批風口中‘吹’起來的企業。
不過和那些只會吹概念的企業不同,宇航科技是真正具備‘技術’的航天公司。
一開始的時候,宇航科技是做商業遙感衛星的。
主要致力于研發衛星制造核心技術,提供衛星遙感信息服務平臺等等。
但隨著華國開始大力支持民營航天企業的發展,有投資者找上了他,對宇航科技進行了融資和技術提供,幫助宇航科技發展運載火箭技術。
大量的資金加上投資者帶來的完善運載火箭制備技術,使得宇航科技一躍成為華國民營航天排行前五,甚至是前三的企業。
柳高義也好奇過這些可以說非常完整并且詳細的運載火箭技術到底是從哪里來的。
投資者那邊的解釋是從國內唯一具備單獨發射火箭的星河動力航天科技公司那邊弄來的。
但他很清楚,就目前他們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發展來看,星河動力航天科技根本就不足以提供這么先進的航天技術。
要知道他們憑借著這份技術,可是從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局手中拿到了不少的項目的。
而星河動力拿到的還沒有他們多。
所以說這份航天技術是從星河動力那邊弄過來的,打死他都不信。
當然,他也不在乎這些航天技術到底是從哪里來的,他在乎的是這些技術能夠為他帶來的利潤。
在華國大力支持航天企業發展的時候,利用這份航天技術從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團,甚至是下蜀航天基地那邊拿到航天資源。
然后利用資本的運作對公司進行包裝,融資,最后上市,從股市中汲取利益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而事實上,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借助在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局那邊拿到的項目,借助參與月球開發的名義,他們已經在市場上打出了一套組合牌。
并且憑借這套組合牌已經打出了名聲,馬上就要進行第三輪的融資了。
而第三輪融資的數額是三十億,占據公司百分之十五的股權。
這意味著宇航科技的估值已經達到了兩百億rb。
這份估值無論是放到哪個國家,在航天領域可謂都頗具影響力了。
站在風口上的豬,會被時代的浪潮一起攜帶著涌上天。
所以技術從哪里來的,并不重要。
唯一讓柳高義感到頭疼的是,他們現在居然開始脫離星海研究院,或者說下蜀航天基地這種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