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星海研究院。
辦公室中,徐川正在閱讀著手中訂閱的數學期刊。
在辦公桌的旁邊,還放著厚厚一疊的其他期刊雜志和學術論文。
這些基本都和和黎曼猜想有關,是學術ai小助手啟靈幫忙整理出來的。
有關于黎曼猜想的研究,他一直都沒有放棄過,相關的論文期刊也一直都有關注。
甚至通過啟靈這個學術ai小助手,他已經將時間翻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
但遺憾的是,在黎曼猜想的研究上,絕大部分的論文對他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
就理論方面,或者說在數學領域中,黎曼猜想是他碰到過的最難問題。
自弱·黎曼猜想得到解決后,時間已經整整一年半了,但在黎曼猜想剩下的研究上,依舊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的進展。
對于他來說,毫不夸張的說,這是他研究過的問題中,卡住他最長時間的一個難題了。
......
將手中有關于黎曼猜想的研究論文翻完,徐川長舒了口氣,輕輕的搖了搖頭將其放到了另一邊的柜子上。
這同樣是一篇對他沒什么太大幫助的論文。
不過回過頭來想想其實也很正常。
畢竟在他之前,數學界對黎曼猜想的研究,經過了同行評審,得到了學術界承認的最高也不過是在臨界帶的思路上堪堪突破no(t)>0.35n(t)而已。
不可否認的是,臨界帶的研究思路的確是一條研究黎曼猜想相當不錯的方法。
包括徐川自己對弱·黎曼猜想的解決方法,其實也算是從臨界帶的研究思路上拓展開來的。
從理論上來說,臨界帶的研究思路能夠無限朝著黎曼猜想壓縮,逼近臨界值。
但每朝著這條路上前進一分,都是困難重重。
至于指望臨界帶這條研究思路解決黎曼猜想這個難題,恐怕整個數學界都沒抱有多大的希望,
而對于徐川來說,臨界帶方法雖然對黎曼猜想的研究有著極大的益處和幫助,但他從未指望過這個方法能解決過這個問題。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中,他一直翻閱查找和黎曼猜想相關的研究論文,就是在試圖尋找一條新的道路,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但遺憾的是,黎曼猜想就像是光速橫越在物理體系中一樣,牢牢的矗立在數學界中,近乎不可動搖。
......
放下手中的論文,正當徐川準備上網看看數學界最近有沒有什么新的消息和突破的時候,辦公室的大門,被人有些粗暴的急匆匆推開了。
有些詫異的看了過去,闖進來的人是航天研究所那邊的所長翁筠宗。
徐川笑著詢問道:“怎么了?什么事這么急。”
翁筠宗將隨身攜帶過來的報告文件遞了過來,喘了口氣后快速的說道:“最新發現,月華臺基地那邊傳回來的消息。”
“他們在最新的樣本觀測實驗中,發現了疑似上古藍藻、玻璃海綿類型的原始生命結構化石。”
聽到這個消息,徐川也愣了一下,帶著驚訝詫異的眼神看向翁筠宗,飛速的從對方手中接過了報告文件。
“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