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crhpc機構這場驗收報告會的學者并不僅僅只有在現場的那些物理學家。
很多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法趕到華國的學者,以及世界各國的那些高校和物理學研究機構同樣對這場驗收報告會保持了極大的關注。
盡管媒體的新聞報告還沒有出來,但物理領域的專業學者要想了解自己熟知領域的進展突破從來都不是依賴的媒體消息。
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找到驗收報告會的現場錄像視頻,亦或者是從參加了報告會的朋友口中了解信息。
當然,也有可能是等待舉辦該報告會的機構對外正式公開的文件。
就像現在,在crhpc機構將惰性中微子與大質量暗物質粒子125tev能級對撞實驗的驗收報告會的現場錄像上傳到官網后,幾乎所有關注著這項研究最新進展的學者,臉上紛紛露出了驚訝詫異的情緒。
125tev能級的對撞實驗通過驗收并不是什么事情。
對于保持關注crhpc機構這邊研究的學者來說大家都知道這是遲早的。
但誰都沒有想到,在報告會的現場,那位徐川教授會完成這樣一份成果,做出一份驚人的預言。
ct惰性中微子粒子!
一顆中等質量的暗物質粒子,裂變能級區域為13tev-17tev區間,質量高達12.5tev!
最關鍵的是,這顆粒子位于標準模型之外!
是人類文明在今天之前從未探索證實過的暗物質粒子!
而對于眾多的物理學家來說,他們驚嘆的不僅僅是ct惰性中微子粒子本身,還有那個人在報告會現場所做的那些全新的預言。
如果真按照徐川所預言的那樣,那么在宇宙的初期大質量的暗物質粒子遠比現在宇宙中的暗物質要更加的龐大。
這將對宇宙的起源,星系的形成等各種天體結構的研究起到關鍵性的推進作用和提供極為重要的證據與理論。
并且相對比這些來說,他在最后的預言中所做出的猜想,更是可以說讓所有人都會為之瘋狂。
“我們的宇宙并不是平滑的,它或許就像海浪一般,到處充滿了褶皺。”
“或許在未來某一天,我們能夠借助大質量暗物質裂變釋放的龐大能量來扭曲空間的褶皺,利用空間本身的彎曲特性來產生動力,使得飛船可以安全地以快于光速的幾個數量級的速度航行。”
“亦或者是借助暗物質釋放的能量,直接在宇宙空間這張充滿褶皺的薄膜上打個洞,連接到數光年甚至是更遙遠的宇宙中。”
這兩句話對于任何一名物理學家來說都非常的容易理解。
前者對應了物理學界對于超光速旅行的其中一種方案,曲率引擎!
它也叫做‘曲速引擎’,是一種超光速推進系統。
其工作原理基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即物質的存在會使得周圍的時空被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