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領域,星海研究院還只是個后來者,離不開你們的幫助。”
任正斐搖了搖頭,道:“雖然說在電路設計和產品研究上我們提供了一些幫助,但最核心的問題,是你們解決的。”
“研究碳基芯片的企業和實驗室那么多,但從未有人做到過這種程度。包括最核心的碳基晶體管集成數量,都依仗您和星海研究院啊!”
微微停頓了一下,他看向徐川,認真的問道:“徐院士,關于這種碳基ic芯片技術,大概什么時候能完成智能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系列的驅動ic芯片的研發?”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看向2號產品實驗室的負責人李明,具體到這種分支芯片的研發進程他并沒有怎么關注,要說具體的進度,還得問現場的負責人才行。
站在一旁,李明謹慎的開口道:“任總的意思是做到成熟具有商業化價值,追上目前的硅基驅動ic芯片的程度?”
任正斐點了點頭,道:“可以這樣理解。”
聞言,李明思忖了一會后,才開口回道:“手機電腦這些復雜類電子產品的驅動ic芯片種類數量繁多,從顯示驅動ic到觸摸屏驅動ic,再到音頻驅動電源管理ic、攝像頭驅動ic等等。”
“要想系統性的完成這些產品,哪怕是仿照硅基產品來設計研發,也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道:“一方面是要想在性能上追上現在市面上的硅基驅動ic芯片的確有難度,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則是目前我們的研究人員和實驗人員的數量不夠,沒法做到每一個細枝驅動分類同時研發測試等等。”
聽到這話,這位華威的任總還沒來得及說話,一旁的袁周禮就快速的問道:“如果調派人手,做到你說每一個細枝驅動分類同時進行研發呢?這個時間能縮短多少?”
李明認真的思考一下,抬頭回道:“如果是每一個細枝驅動ic芯片都有足夠的人手進行同步研發測試,僅僅是仿照硅基芯片的產品來進行設計研發的話,6-8個月左右的時間,應該就足夠了。”
在碳基芯片實驗室中的各大研究測試區域轉了一圈,深入的了解了一些碳基芯片的研發進度和情況后,一行人來到了趙光貴的辦公室中。
助理泡上了一壺茶水后,便自覺的離開了辦公室,順便還帶上了大門。
坐在沙發上,科學技術蔀的袁周禮蔀長端起瓷杯,笑著看向徐川,高興的開口道:
“碳基芯片技術的突破,是國家之福,無論是星海研究院,還是配合研發的海思、中芯國際等企業,都為祖國的繁榮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雖然今天并不是慶功宴,咱們的功臣也沒有到齊,但在這里,我還是要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
從華興事件,到華威、華科曙光、海光等集團企業被列入黑名單,芯片早已經成了國人之痛。
以手機為例,在2020年的時候,全球大約百分之七十的手機都是華國制造的。
按照這個數字比列,毫不夸張的說他們是手機領域的王者。
然而,一部智能手機里大約有20片芯片,但這些芯片只有不到百分之五,是華國制造的。
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進口的。
于是,他們每年要吃進全球超過一半的芯片,并且為此付出數千億米金。
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智能化已經成為高端制造、高端生活標配的前提下,可以說沒多少產品可以離開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