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頓了一下,他看向坐在一旁的任正斐,接著說道:“這里說個內部消息吧,目前還處于保密狀態的,不過幾位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透露一點倒也無所謂。”
“據可靠消息,那些針對我們的西方利益集團,正在籌備一場新的行動,針對咱們的領域,大概率是貿易進出口,以芯片和半導體相關的產業鏈為主的方面。”
“這可能對咱們在信息領域的發展,造成不小的打擊.”
聽到這話,辦公室中的三人都愣了一下,任正斐眉頭更是緊蹙了起來。
針對進出口,芯片和半導體領域相關的產業鏈動手對于華威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可以說是華威的命脈了。
雖然說早在兩年前他們憑借麒麟9000s5g芯片和mate60pro智能手機讓世界驚嘆,證明了華威已經重返世界賽場。
但事實上,華威其實仍然尚未擺脫困境,包括在芯片領域。
麒麟芯片系列的確能幫助他們打開目前的困境,但半導體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芯片只是這個產業鏈的核心終端產品之一。
而終端產品是需要一整套的工業體系來制造的。
盡管目前中芯國際接下了麒麟芯片的代工,足夠他們當下使用了。
但隨著硅基芯片納米進程的進一步提升,麒麟9100芯片七納米的雕刻進程,和目前頂尖的芯片已經有一段差距了。
比如蘋果今年即將發布的17,使用的芯片是a19pro,采用了采用臺積電的2納米工藝。
亦或者是高通驍龍系列、聯發科天璣系列、三星的exynos系列,都是兩納米或三納米的進程。
而造成差距的,并不是海思設計不出來低納米的麒麟芯片,是代工麒麟芯片生產的中芯國際無法生產!
沒錯,中芯國際同樣在米國的打壓范圍內,它無法從阿斯麥amsl公司購買到頂尖的euv紫外光刻機。
沒有euv紫外光刻機,就難以生產5納米及5納米以下進程的芯片。
這是目前的瓶頸,也是華國在半導體領域最大的問題。
因為芯片不單單是芯片,而是一整套半導體產業鏈的結晶。
但在這一領域,他們落后地的確有些多。
雖然說眼下這位徐院士帶領的星海研究院在碳基芯片上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但想要將碳基芯片的性能拉到和高端硅基芯片同等的地步,恐怕還需要至少兩三年的時間。
難道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華威又得再耽擱幾年的發展時間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