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當前的火星改造地球化來說,如何重構火星的磁場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方法嘛,理論上來說其實和重構火星的大氣層類似,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通過借助外力,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襲擊。
比如在火星上放置帶有磁力的衛星,以屏蔽太陽風對火星大氣層的影響。
目前科學界推薦的方案是在太陽和火星的拉格朗日點l1上安置一個大型的人造空間站。
而該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一塊電磁鐵,通過電磁鐵產生的磁場來保護火星。
亦或者是圍繞著火星的赤道、南北兩極等區域修建一套環繞整個星球的常溫超導裝置,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來提供能源,為整個星球提供屏蔽保護性質的磁場。
這些都是通過在火星外部構建設備來提供額外的磁場,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輻射的方法。
而另一種,則依舊是依靠火星本身。
就如同激發火星土壤中飽含的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溫室氣體來重構火星大氣和身高溫度一樣。
重構火星的磁場的主要手段依舊可以落實到火星自身上。
通過近些年對火星的研究考察和探測,科學界已經確認了火星和地球一樣同樣擁有鐵鎳金屬構成的內核。
只不過這個內核相對比地球的內核來說不再那么的炙熱和活躍,這也意味著它在對流運動過程中產生的電流強度不夠強大,繼而導致磁場也不夠強大。
但只要存在金屬內核,并且沒有完全停止運行,那么就有辦法讓它重新‘活躍’起來。
比如通過使用大當量的核武器來震蕩火星核心,重新讓火星的鐵鎳內核運動熱起來的方法。
對于這一想法,相信不少人都在《地心搶險記》科幻電影中看過類似的操作。
在電影中,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內核的轉動即將停止。
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科學家們組織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里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以保證地球的正常運轉。
理論上來說,的確可以通過核武器破壞火星核心,使其重新熔化并生成磁場。
不過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難度極大,因為需要在火星上鉆探到很深的深度。
哪怕是火星的直徑遠比地球要小,只有地球的一半左右。
但對于目前的人類科技來說,依舊是一個近乎不可逾越的距離。
要知道人類目前在地球上所挖過的最深的鉆孔,也不過是前紅蘇的科拉超深鉆孔,深度12,263米。
而這個深度,相對比火星接近3400千米的半徑來說,連皮毛都算上。
所以這一方案的可行性相對較低,實施起來遠比通過在火星外部構建設備來提供額外的磁場,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輻射要更加的困難。
不過在他手中的火星改造報告上,徐川還提出了另外兩種‘激發’火星磁場的方向。
第一種和激發火星土壤中蘊含的溫室氣體一樣,通過大規模的轟炸行動來完成。
不過激活火星內核需要的不是核武,而是‘質量適中’的隕石和小行星!
沒錯,通過對火星的重力場進行詳細的勘探,繪制出重力圖后,動用超級計算機對火星的地殼牽引形式進行計算。可以確認需要多大多重的隕石或小行星才能夠將撞擊產生的沖擊波精準的傳遞到火星的內核。
理論上來說,通過隕石撞擊產生的沖擊波,將力量引導到火星的內核,使其重新活躍起來這是完全可行的。
而這一方案也并非徐川首次提出來的。
早在上個世紀人類踏上太空,開始對火星進行探測時候的,就有人提出過這種想法。
不過與他手中這份火星改造報告中的隕石撞擊行動不同的是,在以往,大部分重啟火星磁場的方案是通過一顆或數顆足夠大的行星,來撞擊火星達到重新激活火星金屬內核的目的。
但徐川提出的方案要細致很多。
通過數百,甚至是數千顆不同體積重量的小行星或隕石對火星進行‘批次’性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