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等待死亡,還是退讓一個生態位繼續活下去,相信資本會很快做出選擇的。
至于是否會擔心對方也在碳基芯片技術上有所突破,脫離他們的掌控,這一點反而沒什么太大的必要。
碳基芯片的核心技術在于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這項技術目前掌握的,只有星海研究院。
而且他們掌控的是比單壁碳納米管陣列更先進的三維立體碳納米管陣列技術。
即便是這些傳統的硅基半導體領域的巨頭在碳基芯片上有所突破,也難以完全追上他們的腳步。
畢竟材料可是最難逆向的技術,也是世界上最難最燒錢的技術之一。
就比如他們此前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的第一壁材料。
從2021年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四五年了,無論是米國也好,還是歐盟,乃至日韓,沙俄等國家,都在上面投入了無數的資金和政策,推動第一壁材料的研究。
但至今依舊沒有聽說任何國家在這個上面有所突破的。
與此同時,另一邊。
下蜀航天基地,常華祥院士的辦公室中,聊完了火星地球化改造相關的事情,對接下來的航天任務做了一些調整后,徐川便準備起身離開了。
不過他剛站起來,常老院士便笑著喊住了他。
“等等,別急著跑啊。你的事聊完了,這邊還有點其他的工作找你呢。”
“每次都這樣,說完自己的事兒就直接跑路,名義上你還是下蜀航天基地這邊的總負責人呢,這邊的事你總不可能都讓別人管撒。”
徐川訕訕一笑,重新坐了下來,不好意思的笑道:“常老您說。”
調侃了兩句,常華祥也切入了正題,開口說道:“三件事。”
“第一件是剛剛說過的載人登火工程,和你招呼過的,在八月一號的時候航天基地這邊會配合ctv做一個新聞播報,再提醒你一下別忘記了。”
徐川笑著點點頭,道:“當然,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這個啊,畢竟是咱們華夏文明的一小步,我還等著他們傳來喜報呢。”
常華祥笑了笑,也沒浪費時間,繼續道:“第二件事則是月面生物圈工程那邊已經確定好了,將于一個月后,也就是九月一日正式開啟。”
“到時候將在首都京城舉辦月面生物圈工程交流會,這個你恐怕也是逃不掉的。”
聽到月面生物圈工程,徐川微微愣了一下,要不是常華祥提起,他都快忘了這事了。
要知道當初和月面生物圈工程并列提交上去,得到上面批劃的另一個月球項目‘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的建造,都已經動工好幾個月了。
而這邊,九月一號才正式開交流會準備動工。
這效率,差距也太大了。
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后,徐川看向常華祥,好奇的問道:“還有一件事呢。”
“還有一個是上面送過來的,說是讓我們幫忙參考一下。”
說著,常華祥站起身,朝著辦公桌走去,從抽屜中翻出了一份裝載牛皮袋中的文件,遞了過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