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相對比上個世紀人類對太空懵懂的探索來說,如今宇航員執行太空任務的條件要優越太多了。
尤其是對于華國的宇航員們來說,除去重力難題他們暫時還無法解決以外,其他的條件和在地球上生活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
原先需要通過乘坐數個g加速度的化學燃料火箭才能登上太空的旅程,如今在航天飛機的引導下和乘坐普通的民航客機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衣食住行這些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宇航員的標準絕對是最頂級的配置。
瀚海號的餐廳中,除去正在值機的江新林與湯洪波外,其他四人都已經到了。
正忙碌著從加熱櫥柜中端出幾人餐點的桂海潮看到走進來的翟至剛和劉楊后笑著打了個招呼。
“來了?飯已經熱好了。”
笑著打了個招呼,劉楊摸索到座位,將自己拉了過去,隨即,她從座椅上抽出了一根類似于‘安全帶’一樣的固定卡帶,將自己綁在椅子上。
在太空中吃飯和在地球上吃飯可不同,因為近乎零重力的環境下,不管是食物也好,還是自身也好,稍稍一用力就可能到處亂飛,所以他們吃東西一般都是將自己‘綁在’椅子上吃的。
這樣可以避免一頓飯吃的像小孩一樣‘到處都是’。
當然了,這個所謂的椅子和地球上坐的椅子略有所不同,它根本就沒有椅子的形狀,更像是一根用于固定身體的鋼管,上面連接著安全卡扣。
畢竟在太空中也不需要椅子,吃飯的時候隨便模擬日常姿勢往那里一蹲,假裝自己屁股下有椅子就好了,跟扎馬步一樣,簡單隨意。
另外,對于這座餐廳來說,不僅僅是椅子是特制的,餐桌也是特制的。
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盤等餐具,桌上裝有水冷卻器和加熱器。
除此之外,盛放食物的餐盤和袋子都是特制的,金屬材質可以讓它們安穩的停放在餐桌上,而不是‘飛’的到處都是。
將自己固定好后,劉楊也開始幫忙處理餐桌上的食物。
有些航天食品是經過了加熱的,還有些則是涼的,裝在一種很容易開口的特殊包裝材料里面。
比如面包。
一小塊一小塊的面包封裝在看起來很像塑料,但實際上并不是塑料的分裝袋里面,每一個都僅僅比成年男子拇指大一點,剛好可以一口全部吃下。
而且這些面包和不需要加熱的其他食品上大多都還都有一層‘特殊’的薄膜。
這層薄膜有些類似于小時候童年記憶中大白兔奶糖外面的‘糯米紙’,可以吃,是為了防止食物碎渣漂浮到航天飛機內部,進而被吸入宇航員的肺里造成傷害的。
“海潮,我記得你老家好像是滇南那邊的吧?”
一邊忙碌著幫忙布置飯菜,劉楊一邊好奇的問道。
她和桂海潮并不是很熟,后者嚴格的來說其實并不是職業航天員,他是一名載荷專家,主要在長期飛行的空間站或航天飛機上從事某項科學研究和實驗工作,只負責有效載荷的管理和操作。
當然了,這載人登火航程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算是之前了解不多,這會互相的家底都快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