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聽著老人的介紹,徐川一邊快速的翻閱著手中的規劃文件。
巴納德星,英文名叫做barnard'sstar,是一顆質量非常小的紅矮星,位在蛇夫座β星附近,距離地球約6光年左右,為紀念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而命名。
與此同時,它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單恒星’星系。
不過有意思的是,它并不是第一接近太陽的恒星,也第二接近太陽的恒星,甚至不是第三接近太陽的恒星。
因為第一二三接近太陽的恒星都在半人馬座南門二星系里面,也就是大家更熟知的比鄰星所在的星系,南門二。
這故事,聽起來有點像當初連開三槍的某位偉人一樣。
相對比巴納德星系來說,南門二的三顆恒星都距離太陽系更近,其中比鄰星距離太陽更是只有4.24光年,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
之所以選擇距離更遙遠巴納德星系作為遠征的目標,而不是距離更近的比鄰星系,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巴納德星系是一個單恒星的星系,從各方面條件上來說,都比南門二星系更加的適宜人類的遠征。
首先單恒星則意味著更加的穩定。
南門二的三顆恒星雖然距離更近,但恒星與恒星之間的互相影響意味著周邊的行星也會隨之遭遇影響。
在著名的科幻《三體》中,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余次毀滅與重生就是因為三顆恒星無規則運行,被逼迫的不得不逃離母星。
雖然說科幻都是建立幻想的基礎上,但即便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上考慮,比鄰星也并不是多么的適合人類的居住。
因為在它附近發現的行星距離母恒星實在太近了。
而另外的南門二a和南門二b則處于雙星交織互相影響的狀態,這意味著即便是周邊存在行星,其運行軌跡也大概率處于混亂運行的狀態。
而巴納德星系則不同。
單恒星和太陽系的結構類似,更關鍵的是在它的附近,處于生命宜居帶的位置發現了三顆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顆行星還是用徐川完成的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應用,通過輻射波動、引力透鏡等各項參數來計算確認的。
當然,不管它是怎么確認的,毫無疑問,現在它比南門二更加值得探索。
而從信中的規劃來看,這個項目被航天集團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探測+無人探測。
即在地球上利用各種天文觀測設備和望遠鏡對巴納德星系進行考察,然后發射無人航天飛機攜帶大量探測裝備前往巴納德星系進行實地考察。
而第二部分則是遠征!
沒錯,如果說第一部分的考察結果符合預期的話,航天集團準備計劃建造一艘大型的宇宙飛船,搭載三百-五百人遠征巴納德星系。
整個項目被規劃成了五十年的時間,這其中包括一些可能遇見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技術突破都有匯報。
如果是光從信件報告上來看,這的確是一份相當誘人的規劃。
遠征六光年之外的巴納德星系!
這簡直是有史以來最鼓舞激動人心的計劃了。
ps:求個月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