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遠征巴納德星系真的沒可能嗎?”
辦公室中,閑聊了一會后,常華祥院士看向徐川,好奇的詢問道。
聞言,徐川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道:“剛剛我們不是已經聊過了嗎?”
常華祥笑了笑,道:“以目前的航天技術來說,想要遠征六光年之外的巴納德星系的確不可能,但剛剛的聊天你還藏了一些東西不是么。”
聽到這話,徐川搖了搖頭,道:“將希望寄托在一項還沒有研究出來的技術上,那才叫做真的不現實。”
他知道常華祥說的是什么,那是去年的時候兩人聊過的一種理論上可行的新型電磁推進技術·“磁重聯爆發式電磁引擎。
而且他還完成了這項技術的理論基礎《電子磁流體中的磁重聯·磁紐纏穩定性理論研究》。
理論上來說,磁重聯爆發式電磁推進技術是可以做到將宇宙飛船加速十分之一光速左右的。
但那又如何?
別說是現在這項技術還沒有任何的影子,就算是突破了,六光年的距離對于如今的人類來說依舊是一個遙遠無比的概念。
哪怕是全程以十分之一的光速進行航行,光是前往巴納德星系都需要至少六十年的時間。
對于當前的人類來說,這幾乎是一輩子的時間了,是注定有去無回的旅行。
哪怕是在未來完善了人體冷凍技術,可以使宇航員或者探索者渡過這漫長無比的時間,遠航巴納德星系依舊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情。
畢竟遠征要解決的難題,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而且就算是巴納德星系存在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對于當前的人類來說,要移民也太過遙遠。
甚至說不好,移民去過的人類在漫長的時間中會發展成另一個獨立的‘種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六光年的距離足以隔絕一切。
所以相對比征服巴納德星系來說,徐川更愿意將精力投入到對火星的改造上。
以目前的探測情況來看,火星并不是沒有被改造的潛力。
如果成果做到的話,這比遠征巴納德星系更有意義。
因為這意味著人類將掌控改造星球的技術,也意味著對于宇宙的探索和開發將不再固定在完全的類地行星上。
這可遠比航行六光年的距離去征服另一個星系更有價值。
畢竟宇宙中存在著數之不盡的行星,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不可能與地球一樣。
若是能對其進行改造,也就意味著人類可以選擇的居住地更加的廣泛。
與此同時,另一邊。
遙遠在數千萬公里的火星深空軌道上,在吃過了航天餐后,輪換的航天小隊副隊長劉楊和唐勝杰前往駕駛室將江新林與湯洪波替換了出來。
雖然說瀚海號航天飛機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從起飛到降落的一系列工作都可以由中控電腦和ai智能完成。
但考慮到這里是在距離地球數千萬公里之外的火星,登火小隊還是選擇了輪換制度,每次都會下來兩個人在駕駛艙內盯著航天飛機的狀態。
不過對于坐在駕駛艙里的宇航員來說,絕大部分的時候也只是盯著窗外一成不變的風景,提防幾乎不可能會出現的意外。
順利的完成了交接后,劉楊和唐勝杰兩人先照例檢查了一下航天飛機的狀態,然后回到了座位上坐下系上了安全帶,盯著舷窗外的風景發呆。
盤旋在火星近地軌道上的他們,差不多每隔四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足夠圍繞火星轉一圈,這個點他們正處于火星的背面,外面的景色幾乎是如同深淵般的一片漆黑。
在閑聊中等待了約莫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舷窗外那一片漆黑的深空中漸漸的多了一抹色彩。
那是一抹藍白色的光亮,是遙遠在兩億公里之外的太陽散發出來的光芒。
在它的照耀下,他們腳下的這顆星球也逐漸展露出了它原本的模樣。
那稀薄的大氣反射著恒星的光芒,表面遍布著的紅色氧化鐵看起來就就像是還未經過打磨過的原始紅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