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藥上,強生的業務覆蓋醫療科技和創新制藥等多個領域。
毫不夸張的說幾乎人類所有生病的領域,無論是血液、免疫、腫瘤,還是傳染病,精神科等等,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至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如果說在私立的醫學學校中排名第一的是人盡皆知的哈佛大學,那么排名第二的便是它了。
迄今為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共培養出29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有超過一半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足以見得它在醫學領域的優秀。
兩家醫學領域的頂尖高校企業聯合起來創建的實驗室,里面研究的技術毫無疑問自然是人類醫學領域最前沿的東西。
比如冷凍技術!
所謂的冷凍技術當然不是普通人家里的冰箱冰柜這種冷凍食物和冰淇淋的技術。
它是一種以液體為媒介的高速冷凍技術,主要應用在人體身上。
沒錯,它的主要應用方向和范疇是人類。
該技術能使細胞內冰晶直徑保持在五微米以下,且具有凍結速度快,凍結過程不破壞細胞膜和細胞壁,解凍后即可恢復細胞原有的狀態,安全無毒、成本低、環保、無耗損等特點。
簡單的來說,你可以將這項技術理解為科幻小說電影中星際旅行時宇航員經常會使用的休眠艙。
在漫長的太空航行過程中,休眠艙可以讓宇航員保持年輕的狀態渡過遙遠的距離。
當然,這只是它的一個應用方向。
事實上,除了航天航空外,冷凍技術一直以來都是資本富豪追求長生的手段之一。
它可以通過在人體尚未完全死亡時,用冷凍液替換血液并置于液氮中保存,以期在未來技術進步后能夠復活。
這種技術相當于將生命科學無法解決的問題按下“暫停鍵”,等待未來技術突破后再“待機復活”。
通過冷凍休眠,富豪們希望能夠逃避死亡,延長壽命。
當然,還有一些是希望通過冷凍技術來解決目前無法解決的醫學難題。
比如1967年,74歲的美國富豪詹姆斯·貝德福德在確診癌癥后,選擇進行人體冷凍實驗,成為第一個接受冷凍休眠的人。
他的身體被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等待未來技術的突破后,能夠前往未來治療癌癥。
但冷凍休眠技術提出到現在,并沒有太多的突破。
冷凍過程中細胞內水分結晶會導致細胞膜和器官破裂,造成人體嚴重損傷,且目前沒有并沒有成功解凍后存活的案例,技術成熟度不足。
甚至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因為久久沒有突破的關系,它一度被資本醫學界拋棄。
不過伴隨著華國在航天技術上的突破,冷凍休眠技術又被不少國家和科研機構重啟了。
畢竟對于目前人類的航天技術來說,想要遠航其他的星系,冷凍休眠技術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
站在培養器皿的前面,投資重啟冷凍休眠技術強生公司的負責人德萊登·波特盯著玻璃器皿中的那只分辨不出死活的實驗恒河猴子看了許久。
“卡爾教授,研究進展情況如何了?”
站在他的旁邊,冷凍生物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卡爾·威弗列德笑著開口道:“我們已經和哈佛大學那邊的生物試驗室聯系上了,在即將到來的太空時代,對方同樣很看好冷凍休眠技術。”
“我正在努力和對方搭乘共識,邀請對方加入我們的研究。”
身旁,德萊登·波特盯著培養皿中的猴子,淡淡的開口道:“我問的并不是這個.....”
看著這位投資他們重啟冷凍休眠技術的‘大佬’,卡爾·威弗列德深吸了口氣,道:“我明白。我們已經成功的做到了對北美林蛙、阿拉斯加木蛙等兩棲動物進行超低溫冷凍并且解凍。”
“但對于哺乳動物,目前來說我們還沒有找到太好的方式能夠保持它們在快速冷凍休眠過程中的細胞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