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第一醫院河西院區的臨床醫學中心實驗大樓。
七樓的醫學器械臨床實驗室中。
徐川陪同著從京城過來的老人視察著腦機接口芯片與仿生學智能義肢技術的應用情況。
走在前往臨床實驗室的路上,一路上兩人看到了不少穿著軍綠色常服的中年男子。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屬于在部隊生涯中因公奉獻而缺少了手臂或腿的軍人。
在腦機接口技術與仿生學智能義肢成熟后,他們屬于第一批應用這兩種產品的人。
進入了臨床實驗室中,看著面前穿戴著,準確的來說,應該是通過手術用仿生學義肢修復缺失了殘肢,正在訓練的殘障軍人,老人眼眸中閃爍著一絲驚訝的神情。
而當看到這些人進行的一項項臨床醫學實驗的時候,就是他,臉上都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一抹震撼的表情。
站在老人的身邊,徐川笑著開口問道:“您感覺如何?”
老人盯著安裝了仿生學智能義肢的殘障人士看了好一會,才深呼吸了一口氣,感慨著開口說道:
“.....讓人震撼,這些人,看上去比正常人都還要靈活的樣子。”
如果不是進行臨床醫學實驗的這些殘障人士安裝的機械義肢與正常人的肢體完全不同,帶著冰冷的金屬色,他真的感覺這些人就像是一個正常人一樣。
不,甚至比正常人還要更加的靈活。
畢竟他可從來都沒有見過,哪個正常人能將自己的手臂大腿扭轉三百六十度,甚至繞成麻花的。
一旁,徐曉笑著說道:“靈活性來源于湘楚海軍工程學院那邊的機械臂技術,目前來說應用了微型伺服電機、衛星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精細化的零部件的曲關節可以做到約480度的旋轉。”
“當然了,這需要使用者進行大量的訓練,并且在大腦中有意識的去進行操控才能做到。”
“畢竟正常人的肢體關節是沒有這種大旋轉角度的活動能力的,大腦中自然也不會建立起相關的運動指令。”
老人看向徐曉,臉上帶著笑容,開口道:“但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中間的核心是你研究的腦機接口芯片吧。”
徐曉驕傲的昂著頭,道:“當然,沒有星光生物電極芯片,就算是機械臂做得再好,它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靈活。”
老人哈哈笑道:“你比你哥更有朝氣,也更加像一個年輕人。”
“那是~”
徐曉笑瞇瞇的說道,她不怕生,在這位大領導面前也沒有什么太多的緊張感,她接著吐槽道:“我哥明明還不到三十歲,但就像個幾十歲的人一樣,一點活力都沒有,成天老氣橫秋的。”
徐川瞥了她一眼,伸手徐曉腦門上輕輕的敲了一下,沒好氣道:“怎么說話呢?”
兩世為人,他的年齡加起來的確不年輕了。
雖然常說男人至死是少年,但總不可能要求一個四五十歲的男人還成天像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男生一樣跳躍吧。
至少他是干不出這種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