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教授,你剛剛說四名最先被a類火星菌感染的四名航天員中有兩名成員出現了便血、體溫持續升高、生命指標下降等異常情況?”
陳文澤點了點頭,道:“從月球基地傳遞回來的報告來看,的確是這樣的。”
話音未落,這位來自普朗克生命研究所的盧瑟福·達爾西教授就迅速追問道:“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翟至剛和湯洪波,是四名感染者中異變癥狀相對較輕的兩名成員吧?”
“他們出現了相對更嚴重的生命指標下滑,那另外兩名感染異變情況相對更嚴重的航天員呢?他們是否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聞言,會議室中不少人都直接就愣住了。
有人抓起面前的報告文件,迅速找到了受感染人群的體檢報告部分,在四名最先被感染的航天員部分,上面清晰的記載了四人不同的體檢情況與指標。
感染和異變癥狀相對較輕的兩名航天員反而出現了生命指標下降的異常,這什么情況?
雖然說在座的各位并非醫療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但作為微生物、細菌以及生命研究等領域的教授與科研人員,對于微生物細菌感染這種事情會出現什么情況大部分人都相當的清楚。
通常來說,無論是在病毒還是細菌感染的初期,基本都不會出現什么太大的癥狀。
因為病毒和細菌在進入人體后一般都會有一個潛伏期,就像是艾滋病,有些潛伏期能長達七八年,甚至是十幾年。
而在潛伏期和感染前期,人體的各項身體指標通常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幅度變化,也不會出現什么惡劣的反應。
直到感染變得愈發的嚴重,這時候就會出現咳嗽、痛疼、便血、咳血等各種癥狀。
然而在這種a類火星菌面前,感染更輕的生命指標反而下滑的更多,嚴重的生命指標反而更健康?
這是什么倒反天罡的情況?
會議室中,嘈雜的討論聲再度響起。
有人開口提問道:“會不會是他們在a類火星菌的感染下出現了直腸炎或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翻閱著手中的報告,已經看完了所有體檢數據的道爾蒂·希拉瑞莉教授搖了搖頭,道:“從體檢報告來看,出現直腸炎或消化道出血等癥狀的概率很低。”
“目前他們的排泄物檢測報告除了有便血癥狀外,并無其他的異常。包括腸鏡和胃鏡檢查報告也沒有太多的異常。”
微微頓了頓,她看向陳文澤,皺眉說道:“我有個比較大膽的推測。”
聞言,陳文澤迅速看了過來,開口問道:“什么推測?”
思忖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語言后,道爾蒂·希拉瑞莉教授深吸了口氣,道:“從目前我們對a類火星菌的各種研究數據來看,它是外星高級智慧文明的遺留物可能性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如果確認a類火星菌是人造細菌,那么它誕生的目的會不會就是輔助改造當初制造它的文明,亦或者是其他的生物?以供感染者,也就是宿主適應更惡劣的環境。”
“從四名最先被感染的航天員的身體變異情況來看,感染變異癥狀更為嚴重的劉楊與江新林在面對低溫與高溫的極端惡劣環境時的確初步具備了更強的適應能力。”
“這些表現在他們的皮膚組織、毛發結構等機體上,在面對極端環境的時候有著更強的適應與生存能力。”
“而感染癥狀相對較輕的另外兩名宇航員則適應性更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