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科技與學術的進步以及各個學科知識量的增加,幾乎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就拿物理來說,純物理學就有經典力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電磁學、相對論、量子力學五大學科。
而多學科物理學還有化學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經濟物理學、大氣物理學、生物物理學、醫學物理學、天文物理學七大學科。
兩大分類加起來總計12門學科,而這十二門物理學科下,幾乎每一個都有可以像樹枝一樣繼續細分下去的子學科。
如果真要統計的話,當代物理學的細枝領域已經超過了三位數,正在朝四位數前進。
而對于絕大部分的學者來說,能在這三位數的某一個細枝領域中做到極致,獲得其他物理學家的認可,就已經是需要用十幾年甚至是一輩子去完成的工作了。
甚至對于大部分的學者來說,他們根本就走不到某一個細枝領域的最前沿,并且有能力將這個前沿區域往前拓展那么一丁點。
所以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要想在不同大學科領域下同時拿到諾獎,難度真的太大太大了。
.......
與此同時,另一邊。
下蜀航天基地,帶著任務前來航天局局長鄔遠康在向徐川了解清楚情況后已經離開。
辦公室中,帶著火星枯石菌最新研究實驗數據過來的華科院陳文澤教授輕輕的敲了敲敞開的門,走了進來。
“徐院士,常院士。”
打了個招呼后,他看向徐川,眼神中帶著濃濃的羨慕,笑著祝賀道:“恭喜徐院士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
作為一名學者,諾貝爾獎可以說是他畢生的追求目標了。
當然,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畢生的夢想。
因為他從未將諾貝爾獎當做過自己的目標過。
畢竟夢想可以想,但目標是要追求和去努力實現的。
雖然說有時候他也會幻想一下自己能在五十歲之前被推薦一下評選科學院的院士,但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能獲得諾獎過。
因為以他的學術成就,距離諾獎實在是太遙遠了。
作為當前學術界公認的最高獎項,拿到了這枚獎章就意味著獲獎者可以在全世界都橫行無忌,再也無需為科研經費和復雜的人際關系煩惱。
然而就是這樣一份他想都不敢想的獎章,眼前這位比他要年輕近十歲的學者卻已經拿到了三枚!
三枚!整整三枚,刷新了學術界歷史,創造新史碑的數量啊!
這如何能不讓人羨慕?
沙發上,徐川笑著道:“謝謝,我也確實有些意外,沒想到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評委會這么破格,會同時給我頒發兩枚獎章。”
聞言,陳文澤教授有些好奇的開口道:“話說兩枚諾獎的話,應該可以攜帶28名家屬好友一起參加諾獎的晚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