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只要拿到了一枚諾獎,那就代表著這位學者從此不再會被學術研究、科研經費、科研項目等等各種‘凡間’的事情所困擾。
當然,對于他來說,這枚勛章更大的意義在于完成了自己執著了幾十年的夢想。
思索著,威騰的目光落到了站在他和德利涅兩人中間的徐川身上,眼神中帶上了一絲感謝。
如果不是他這個學生,他想要拿到這枚勛章,恐怕這輩子都沒有什么希望。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典禮結束后,緊接著進行頒獎的毫無疑問是諾貝爾化學獎。
代替安德斯·伊爾巴克教授走上臺主持頒獎儀式的,是化學獎評審委員會的委員長斯文·利丁教授。
這位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院士,專注于功能材料開發和晶體結構解析,特別關注能源轉換、儲存和其他關鍵技術應用。
徐川在鋰電池與相關的計算電化學領域做出的貢獻,便是他據理力爭了數年的時間獲得的。
走上臺上后,這位滿臉白色胡須的老人輕輕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鏡,用平穩而莊重的聲音,開口說道:
“自從伏打電池以來,我們就知道電池可以儲存化學能并將其轉化為電能。”
“然而,事實證明,開發高效的可充電電池極其困難。”
“在過去,我們使用的電池產品很多時候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缺陷與問題,比如壽命短,存儲量小,易燃易爆等等。”
“尤其是反復儲存大量電力以備不時之需更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比如對于強大的鋰離子電池來說,無論是鋰枝晶難題,還是鋰硫穿梭效應都是橫亙在我們可以無限制地使用儲存的電能面前的巨大難題。”
“不久前,這還只是一個夢想。”
“然而今天,我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來實現這一目標,大容量的鋰電池也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品。”
“我們的獲獎者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他在化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從而推動了鋰電池與計算化學的發展。這是造福人類的真正偉大成就。”
就像是在將歷史緩緩述說出來一樣,斯文·利丁教授的聲音中仿佛帶著從古代走來的氣息,引領著人們的情緒和對未來的期待。
就在這時,老人的聲音忽然高昂了起來,也帶上了莊重和肅穆。
“我代表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宣布。”
“2025屆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是—-”
“來自華國的徐川教授!”
話音未落,如潮水般的掌聲便已然再次響徹了整個會場,一波接一波,仿佛永不停歇一般。
而就在藍廳中所有人都在祝賀這位年輕的學者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時候,萬里之遙的另一邊,華國,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同樣響徹了不少的地方。
金陵,南大,能夠容納數百人同時上課的階梯教室中,在南大化院的院長黎書華的帶領下,掌聲如雷動般響起。
臺下的化學化學學院的學子們,也紛紛送上了自己的祝賀與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