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場中,坐在臺下的各國高級領導官員紛紛坐直了身體,朝著這邊看了過來,眼眸中帶著看戲和好奇的眼神,想看看徐川打算怎么回答這個問題。
事實上,月球或者說太空采礦權引發國際爭議并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上個世紀米蘇雙方冷戰,開始將宇航員送上太空和月球的時候,相關的討論、條約以及規定便源源不斷的在各國以及聯合國之間進行商議了。
就比如在2017年,米國的第45任總統簽署了《1號太空政策指令》,正式批準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時候,十七個國家駐聯合國代表在閉門會議上掀翻了桌子。
這是一場持續了整整七小時的會議,會議上各國近乎‘大打出手’,而核心問題便是當前太空開發最棘手的矛盾,資源分配問題。
比如誰有資格擁有月球氦-3礦脈、金屬礦脈;小行星上的鉑金、黃金等礦藏是歸屬于開采者還是全人類等等等等。
這一次的會議在推動了《太空資源法》條款的落實,簡單的來說,就是允許企業持有開采所得。
米國、櫻花國、阿聯酋等國家都先后出臺了類似的規定。
但隨著華國在航天領域取得巨大的突破與進展,這份由米國nasa主動推動的條款,變得開始‘曖昧’了起來。
尤其是星海研究院在月球南極開采的鈦鐵金屬礦脈,以及依據它而建造的月球科研基地,月面生物圈工程等等,更是讓各國不得不重視起來月球以及外太空礦藏、資源、土地等各方面利益的分配問題。
華國雖然表示愿意協商相關的條款和利益分配問題,但在聯合國會議上的表態卻是相當模糊的。
對于其他的國家來說,這是需要協商的事情。
但對于華國來說這卻并不是。
畢竟現階段能夠開發月球、火星以及外太空資源的只有他們。這種對自己有利益的事情,無論那個國家來都不可能主動放棄。
反正率先出臺《太空資源法》條款的是你們,我們完全是按照你們的要求來進行的,完全合情合理合規合法不是么。
有本事你們先廢掉這些條款唄。
這種局面,也導致了有關于太空開發相關條款的推進速度至今都相當的緩慢。
而在今天的這場峰會上,眼前這位徐教授的意見,對于華國的影響力可不小。
如果能夠誘導他對太空資源的分配問題做出一些表態,說不定還真能讓其他國家抓到一絲機會,要求建立太空資源分配新規則。
會場中,徐川饒有興趣的看著這名來自米國之音的記者,忍不住笑了笑,開口道:“看樣子你應該了解過一些太空開發類的規定,但我想你的了解可能只是隨便在網上搜索了一下而已。”
“畢竟,如果你有認真的看過它的話,就不會說出這種話了。”
微微停頓了一下,他看著這名記者,嘴角勾起一絲弧度,繼續道:“不可否認,《月球協定》的確規定了月球是屬于全人類的,但簽訂它的國家僅有16個。”
“該條款不僅沒有華國,也沒有米國,歐洲等絕大部分國家,都未在這份條款里面。”
“用一份幾乎不被大多數國家公開承認的條款,來要求其他國家,我認為你的想法或許可能過于天真。”
一開始的時候,徐川也以為《月球協定》這玩意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一起通過的。
但后來深入航天領域后才知道,這玩意其實就是個非五常國家弄出來的玩意。
哦,也不是沒有五常加入,五常之一的法國就在里面。
但是吧,怎么說呢
拿一份非五常國家共同簽訂的協議來約束五常國家,這種事情,他只能表示看看就好了,認真就是你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