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從這方面來進行判斷,這很有可能是一種全新的信息交流器官。
通過對該器官的生物微弱電流影響,這一批特殊行軍蟻理論上來說可以排列電信號,并且通過對應的磁性器官接收交流和解讀回應。
但從理論上來說,這種磁性器官的微電流產生的電磁波交流方式會消耗掉更多的能量,正常來說,像行軍蟻這種體型較小的昆蟲應該是無法進行支撐的。
事實上,在自然界利用磁場或電磁波進行交流的生物并不是沒有。
比如生物地磁導航,就是生物對地球磁場的一種利用,指生物如細菌、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及脊椎動物等感知地磁場并利用它進行導航。
部分趨磁細菌、蜜蜂、螞蟻、蝴蝶、稻飛虱、鮭魚和鳥類等多種生物體均被發現有磁顆粒。
這些趨磁生物體內的磁顆粒可以形成內源性納米磁性顆粒-磁小體排列鏈,主要成分為四氧化三鐵或者四硫化三鐵,其功能是地磁導向作用。
即在地磁場的作用下,趨磁細菌借助鞭毛游向對該菌最有利的泥、水界面微氧環境處生活。
還有海龜、鯨魚、虎鯨等大型巡游動物也會通過感應地球磁場來辨認方向,以返回出生地或產卵地。
當然,這些都算是間接性的利用磁場。
而要說真正對電磁效應或磁場進行交流的生物在地球上相當的稀少,不過并不是沒有。
比如電鰻和鯊魚這兩種絕大部分人都聽說過的動物。
電鰻可以通過電磁場進行交流或尋找配偶,它能夠產生電流,這種電流可以用于在水中傳播信號,從而與其他電鰻進行交流或尋找配偶
而鯊魚在進行捕食的時候,會依靠頭顱中的靜電磁場感應獵物的精準位置。
但無論是電鰻還是鯊魚,其體型都遠不是行軍蟻這種昆蟲能夠相提并論的。
這也意味著電鰻和鯊魚可以通過肉體來給對應的電磁器官提供更多的能量。
而理論上來說,行軍蟻這種微小體型的昆蟲根本就不具備為利用電磁場作用的其他提供足夠能量的條件。
“有意思,這是進化出了通過電磁場或電磁波進行交流的器官?”
翻閱著章高盧教授發送回來的研究成果,徐川眼眸中帶上了思索的神色。
雖然說理論上行軍蟻這種昆蟲并不具備進化出更耗能的電磁器官的條件,但如果將生命領域放寬到硅基生命的時候,也并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
畢竟相對比碳基生命來說,硅基生命一直都是人類從未了解過的領域。
如果說地球上的碳基生命絕大部分都是通過聲音、肢體語言、化學信號等方式來進行交流的。
那么硅基生命的信息交流方式則可能是一種人類從未了解過的形式也說不定。
或許是電磁信號,亦或者是光晶體信號,甚至是進化出量子系統,利用糾纏態粒子實現瞬時通信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人類對于生命的了解形式幾乎都拘束于碳基生命,甚至對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的了解都僅限于淺層觀察。
而通過火星枯石菌感染后異變成半碳基半硅基生命形式的行軍蟻,理論上來說進化出一種硅基生命特有的交流器官也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或許這種異變后的特殊行軍蟻,其信息交流已經和碳基生命有了不同的區別。
思索著,徐川一頁頁的繼續翻閱著手中的文件。
驀的,一個關鍵性的詞語映入了他的眼簾中。
“蟲群意識.....”
看著報告文件中的詞語,他的眼神驟然一凝,快速的翻過了簡介頁面,目光落在了后續的實驗研究結果身上。
......
另一邊。米國。
紐約市曼哈頓區東側聯合國總部大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