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在已經得到了黎曼猜想驗證為真的結果下,對于隱藏在黎曼ζ函數零點背后的秘密,足夠順理成章的繼續‘研究’下去了。
思索著,徐川暫停下來了手中的圓珠筆,拉過鼠標,翻閱著小靈幫忙整理出來的與時空離散性、復雜量子系統的能級間隔分布、量子系統可積性與混沌性等多個不同領域的論文。
走到了今天這一步,早已經超越了他上輩子對數學以及物理學界的研究了。
畢竟就算是上輩子他在物理學上的研究已經開始涉及到時空與引力的本質,但他先天上就缺了一個關鍵性質的‘條件’。
那就是這輩子才完成的黎曼猜想。
缺少了這個關鍵性的工具,就算是他將物理理論推進到再深入,也永遠無法進一步的證實。
翻閱著小靈整理出來的論文,徐川眼眸中帶著若有所思的神色。
“...在在普朗克尺度(約10ˉ3?米),廣義相對論的連續時空觀念可能失效。而量子引力理論,如圈量子引力、因果集理論,提出時空具有離散結構,例如自旋網絡或離散點集。”
“但從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來看,時空在極短時間和空間內存在能量漲落,可能導致拓撲變化或幾何波動。”
“而這些漲落可能在離散結構中表現為動態的‘時空原子’重新排列。”
“問題在于在量子尺度下,某些成對的物理量(如位置和動量)無法同時被精確測量。”
“就像是粒子的位置(x)越精確,其動量(p)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而類似的關系也存在于能量與時間等其他物理量對之間。”
“不過從現代物理的角度來看,通過傅里葉變換對是可以知道位置和動量在波函數中是共軛變量,類似于經典波中時間與頻率的關系的。”
“那么局域化的波包精確位置對應寬泛的動量分布,反之亦然。”
盯著屏幕上的論文資料,徐川陷入了沉思。
在理論物理學中,ads\/cft對偶,或者說馬爾達西那對偶和規范\/重力對偶被共同稱之為反德西特\/共形場論對偶。
這是兩種物理理論間的假想聯系。
對偶的一邊是共形場論,是量子場論的一種,量子場論中還包括與描述基本粒子的楊-米爾斯理論相近的其他理論。
而對偶的另一邊則是反德西特空間(ads),是用于量子引力理論的空間。
1997年胡安·馬爾達西教授首次提出這套理論的時候,正是弦理論和量子引力理論等理論的發展巔峰期。
而反德西特\/共形場論對偶則代表著人類理解弦理論和量子引力的重大躍進。
這是因為它為某些邊界條件的弦理論表述提供了非攝動表述。
“如果從反德西特\/共形場論對偶出發,其邊界共形場論的關聯函數可能涉及ζ函數,體時空的量子漲落或與之對應。”
“那么以ads空間與邊界的對應,先構建出一個基礎性質的數學框架好了。”
思索著,徐川重新拾起了桌上的圓珠筆,翻開了一頁新的稿紙,寫道。
【ds2=l2\/r2·(dr2+)ημν·dx^μdx^ν)】
“其中l為ads半徑,r=0對應邊界(r→0時空間無限延伸),而邊界上的物理由共形場論描述,其對稱群與ads空間的等距群匹配(如ads?的so(4,2)對應四維cft的共形群)。”
“.....”
......
與此同時,另一邊。
athoverflow國際數學論壇上,對黎曼猜想被證明的討論依舊熱火朝天。
【論文我已經從arxiv上下載下來了,有意思的是,徐教授這一次解決黎曼猜想,似乎用的并不是他之前證明弱·黎曼猜想時所使用的將黎曼函數ζ收縮回詹森不等式的方式,而是使用了一項全新的數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