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另一邊,米國。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中,自然科學學院的另一位終身教授,胡安·馬爾達西那正坐在咖啡廳中,安靜的翻閱著手中的報告。
坐在他對面的是前兩天才完成了自己手頭上的工作,特意從華國星城飛回來準備休息一段時間的愛德華·威騰。
和威騰一樣,胡安·馬爾達西那同樣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而且專長廣義相對論和超弦理論。
早在在1997年的時候,他便首先提出了在反德希特空間背景下某些超引力理論和邊界上共形場論的對偶關系,即ads\/cft對應猜想。
這一發現是超弦理論的最重要結果之一,也被廣泛用于粒子物理和宇宙學唯象研究中。
盡管作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終身教授,今年六十多歲胡安·馬爾達西那已然走到了絕大部分人都難以望向其背的地步。
但作為一名專門研究廣義相對論以及超弦理論的學者,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這條幾乎只能通過大腦研究,甚至是‘幻想’的道路到底有多么的難走。
受限于二十一世紀落后的技術手段,到現在為止他們還在驗證上個世紀的廣義相對論是否正確。
而對于弦理論這種他研究的主要對象的前沿理論的探索更是近乎于零。
在早些年,整個物理學界唯一擁有的一臺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在歐洲。但lhc的能級很顯然并不足以支撐他們完成相關的研究。
不過這兩年,華國的高速發展,讓不少物理學界的學者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尤其是在那位徐川教授的建議下,華國還修建了一座對撞能級最高可達135tev的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這也使得停滯已久的理論物理學界往前‘躥’了一大步。
借助crhpc機構的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物理學界不僅僅完成了對強電統一理論的驗證,還前所未有的探測到了第一顆暗物質粒子:ct粒子~,使得向來無比神秘的暗物質與暗能量首次進入了人類的世界。
盡管這看上去似乎對于他們這種研究弦理論的學者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
但物理學界本身的進步,同樣是他們所期待的。
而且更關鍵的是,暗物質粒子的確認以及ct粒子相關的各種屬性的探測,也能夠使得弦理論同時進步。
而胡安·馬爾達西那最近便在研究著如何將暗物質與弦理論共同結合起來。
畢竟超弦理論目前并不包含暗物質,也沒有直接包含暗物質的概念或解釋。
盡管它是一種旨在統一所有基本粒子和基本力的理論,但它主要關注的是在十維時空中的弦,而不是暗物質。
而暗物質的發現與確認,對于超弦理論來說毫無疑問是掀開了一個新的‘豁口’。
如何完美的將其填充起來,便是最近幾年他們這些研究超弦理論、弦理論、理論的學者集體在做的事情。
似乎是通過暗物質聯想到了某個人,正翻閱著手中論文的胡安·馬爾達西那有些好奇的抬起頭,看向了正坐在對面喝著咖啡的威騰,開口詢問道。
“說起來,黎曼猜想的研究,情況如何了?”
“它真的被你那個學生證明了?”
雖然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但對于黎曼猜想這種學術界的大事,他怎么可能沒有一點了解呢?
更何況,黎曼猜想與弦理論中的幾何拓撲結構存在關聯。
例如,楊-米爾斯理論(yang-illstheory)的數學框架與黎曼-羅赫定理的推廣形式密切相關,后者是代數幾何與量子場論融合的產物。
可以說黎曼猜想與黎曼函數是每一個研究弦理論的學者都會進修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