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往常,五天的時間并不長,僅僅是一個星期的工作日而已,很快就過去了。
但現在,對于學術界尤其是物理學界的學者們來說,這五天的時間簡直就像是五個世紀一般讓人難熬。
《探索》期刊官網上掛載出來的預告,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如同在學術界這個小小的池塘中扔下了一塊碩大的巨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互聯網上的討論,只不過是一片縮影而已。
相對比網絡上的吃瓜群眾來說,學術界內部的震撼與混亂才是真正的波濤洶涌。
尤其是物理學界內部,毫不夸張的說,無論是理論物理學還是粒子物理學,亦或者是量子力學,乃至經典力學的學者都將目光投遞了過來。
不僅僅是因為那一句‘當下’最有可能實現的超光速航行技術,更是因為《探索·總刊》即將發布的《虛空場論》理論。
對于物理學界來說,這是比超光速航行技術更重要的理論!
幾乎是在《探索》期刊正式對外掛載和銷售《虛空場論》的第一時間,蜂擁而至的流量差點直接將整個官網擠爆。
與此同時,湘南,星城crhpc機構的總部。
在某間辦公室中,數名物理學界的頂尖大牛此刻正聚集在一起交流討論著,臉上幾乎都寫滿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通過描述正能量曲速泡理論,給出其度規形式:ds2=-c2dt2[dx-v_s(r_s)f(r_s)dt]2dy2dz2,并解釋如何通過引力場操控實現時空壓縮與膨脹,以及能量需求的計算公式。”
“利用大質量的恒星擾動時空,進行近距離的超光速航行,基于時空對偶原理與量子引力效應,構造動態曲速泡替代傳統引擎,僅需正能量密度......不可思議,這真的能做到嗎?”
看著手中的論文,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即便是站在一名頂尖物理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他手中的這篇論文也已經無法用精彩來形容了。
真要說,或許用‘驚世駭俗’這四個字來形容更深刻!
不僅僅是論文中對常規物質與暗物質的描述和相關的概念,還有對相對論的‘質疑’或者說用重構來描述更合適一些,以及對人們認識中的宇宙概念的重繪、引力來源、宇宙之外世界的解釋等等等等。
拋開那些以往被大眾所常識的概念內容,這篇論文中提出的每一個新概念、新理論無一例外都在調整整個物理學界乃至整個學術界的認知。
暗物質與暗能量的裂變、暗物質恒星、引力的來源、虛空場、虛空破缺、質量未解之謎、超光速航行技術、恒星級引力漣漪......
這些概念每一個單獨提出來,都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初最偉大的物理理論之一。
而現在,那個人將這所有的所有,都聚集在了同一篇論文里面。
這份接近三百頁的論文,毫無疑問已然成為了物理學界從古至今最宏偉的理論!
即便是牛頓的熱力學三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也難以與之相提并論。
沙發對面,擅長規范場論和黑洞研究的杰拉德·特霍夫特教授的目光落在手中的論文上,棕綠色的瞳孔中流露出濃濃的興趣。